最近看清史,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从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遗甲”和对明廷的“七大恨”愤然起兵,历经无数的刀光剑影,在盛京称帝。皇太极一生中基本都在跟随努尔哈赤与明朝作战,他是一位马上皇帝,开疆拓土、军功赫赫,1644年带领八旗劲旅入关,摧垮了明廷的统治,改国号为大清。顺治帝继续承继父业,不过因摄政王多尔衮把持朝政,顺治帝性格敏感懦弱,演绎了一场和珍妃的旷古绝恋,是生是死都成了一个谜。
康熙可谓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帝国的战车轰轰向前飞驰,奠定了大清帝国的版图,人口迅速增长,吏治清明,物阜民丰,国泰民安,各项制度高效运转。雍正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虽然登上地位的过程中用了很多手段,在位时间较短,但他接过康熙的缰绳后,丝毫没有懈怠,晚年时,雍正开始在圆明园炼丹,期望能长生不死,帝业永固。乾隆时期,大清帝国的制度逼近极限,物极必反,“康乾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乾隆果断、坚毅,而又敏感、多疑,晚年时期更是无以复加、自我膨胀,朝廷腐败、官员贪墨、蔚然成风,从他当“太上皇”临朝听政一事就能看出对权力欲的渴望,他的纵容还成就了全球巨贪和珅,此时,保守和自大已慢慢侵蚀着大清帝国。
嘉庆心地纯正,心在社稷,他真的想做一位“明君”,对贪官腐吏更是逮住一个处理一个,“甘肃贪赈案”全省官员贪污,他就砍了一省的官员。慢慢的,他发现无论怎么惩治,贪污受贿还是有增无减,他累了,迷茫了,在封建体系的各项制度发展到巅峰后他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他开始在“敬天法祖”的自我安慰中寻找答案,他变得畏缩不前,害怕失败,恐惧面对新的东西。从嘉庆开始,大清帝国开始飘摇动荡。后面的六位皇帝不写也罢,一个比一个窝囊,看着豆揪心。
在乾隆去世仅40年后,1840的鸦片战争让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自此,大清帝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昔日的“九五之尊”沦落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