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一个朋友的朋友,上个月自己的连锁店已经开到20家,而他只比我大一岁。
聚餐的时候,一个姑娘告诉我,说家里催她结婚快要把她逼疯了,她没有办法反驳父母,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于是想问,那你有没有好好地和父母沟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30多岁的女生多了去了,千万不要将就自己。
然后这个姑娘告诉我,姐,我去年刚毕业,刚刚找到工作。
我深深的无语......你一个正在花样年华的姑娘,居然和我一个快三十岁还没有解决的老姑娘倾诉被逼婚的痛苦。那我的焦虑给谁倾诉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人各种忧虑:我快25岁了,从来没有谈过男朋友怎么办?还有人问我,我越来越讨厌自己了,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现在的工作很枯燥,我该不该马上辞职,重新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二次考研了,要是考不上我该找工作还是继续死磕向往的那所大学?
看到这些杂乱无章的提问,我内心也迷茫。我试着安安静静坐下来,平复一下我的心情。然后问问我自己。
我突然发现我也会时不时焦虑,只是,我不会刻意去渲染。
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不知道毒害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夜里一个人睡的时候,想着身边的谁谁谁去国外玩了 ,老家的同学已经光荣的进体制了,闺蜜和相恋十年的男友结婚了,婚礼好气派啊。而自己还窝在这个租来的小屋里......想完这些,总结出一个结论:我这辈子过得真失败。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也不例外。
直到有一天,一个好朋友推荐给我一篇文章,是吴秀波写的。文章里写了几个人,有埋头于画室的孤独老人罗丹,经济学家张五常80岁了还坚持每天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
然后他的思考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
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可以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开始慢慢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不再一味地拿一个不可复制的他人的成就来刺激自己。我逐渐开始认识自己,优势劣势,喜欢的讨厌的,擅长的缺乏的。通过每一次经历,自我分析,更好的认识自己,甚至重塑自己。
有时候焦虑,是想变成更好的自己,不满足于当下。我开始明白,或许焦虑就是生活本身的色彩。
毕竟每个人在生活中得到的快乐都不多,明白这点后,反而更愿意带着焦虑上路。
一辈子很长,也别太早给自己下结论。未来能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只能在当下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习惯焦虑的存在,和它做朋友,它出现的时候用心观察它。我们在焦虑中成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吗?
所以,什么也别怕,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