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我第一篇阅读笔记吧。之前看过的书一直都只是在做摘录,但在我参加简书的换书会后受小伙伴们启发决定试着开始写读书笔记。像语言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一样,写作和读书同样重要。如果仅读书,哪怕也有摘录,那只是“输入”的过程,将别人的思想被动吸纳进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写作则是将阅读中吸收到的别人的思想消化,进行独立思考后,将别人思想与自己思想体系融合碰撞的成果“输出”。没有自己的思考的纯粹阅读是无太大益处的。所以我打算以写阅读笔记这样的方式强化思考的意识,补充“输出”这样的过程,试着乐于其中,然后尽可能坚持下去。这对自己有好处也可以把自己阅读中的收获感悟与人分享。
以上都是关于为何开始写阅读笔记的题外话。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他的一本自传性质的随笔集,主要谈他的跑步经历,特别是几次马拉松比赛的经历,以及对于跑步的所想所感。之前并未读过他的小说作品,只看过《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之所以选择阅读这本书,一方面是想在进一步涉猎他的小说作品前先通过看他的随笔来了解村上这个人以便于以后更好的理解他的其他作品,另一方面是我开始健身跑步不久,对跑步有了一定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在这本书中发现共鸣,获得启发。
一、关于跑步
提到跑步,或许不少人是出于减肥、健身的目的,我也同样,毕竟跑步对身体的种种好处是众所周知的。当跑步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时还会有沮丧感。然而在日复一日的跑步中,我逐渐发现了跑步过程中的更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村上春树来说,作为一名作家,可以每天跑十公里以上并坚持了二十多年,每年参加马拉松比赛。除了强身健体,提高体力耐力集中力以更好的投入写作之外,想必写作对于他来说还有更多的意义以支撑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跑者。相比他而言,我还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跑者,但在读这本书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共鸣点。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着,目的明确、生机勃勃地活着当然令人远为满意。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的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
人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论是从身体本身的角度还是从人性的角度。人的体能是有限的,且人性使人趋向于懒惰,让自己处于舒适区中。而在跑步中,往往会出现酸痛,乏力等不舒适感。但如同村上在书中所说“痛苦无可避免,苦难可以选择”,若是以强大的自我意识去克服这些局限性并坚持下去,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此外,在跑步中,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使身体得到有效燃烧,充分出汗是种很充实的感觉。
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即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似乎有不少作家对独处都有所偏爱,这或许是种偶然但在我看来更是种必然。他们在独处中得以流连于内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创作出精彩的著作。独处使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共处。而跑步正是一种极好的独处方式,在跑步中关注自己身体每个部分传来的感受,与自己的各种思想意识对话交流,将自己负面的一些东西发泄排泄出来,彻底沉浸于自我世界之中。这的确是难得的宝贵时刻。
村上还在书中提到了自己是如何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到五六十公里处于体能极限的边缘时,说服自己奔跑下去。这给我一定启发。
“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需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我一直以为这种状态下人需要产生更为强大的自我意识去支配身体,而村上却提出拥有意识的人去否定意识和感觉,把自己驱赶进无机的场所,让自己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坚持跑下去。这无疑给我很大启发,或许也只有会跑过那样长度的经历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和经验吧。
二、关于跑步哲学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在日复一日的跑步中,村上春树也悟出了一些观念性的东西。
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
在跑步中,不论体能到达怎样崩溃的状态也强迫自己坚持跑下去。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自己所坚持的原则和底线而没有任何撼动的余地,不允许自我妥协和放纵,才能有足够的定力立身于纷扰多变的大环境中而不乱分寸。
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村上能够坚持长跑二十多年也在于他可以有所重点的安排时间。现代人的生活大多处于忙乱的状态,需要做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对一团乱麻的生活理出个头绪,让生活有所重心,从而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妥当地排序,规划安排好时间,并且“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最大程度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给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倒是更关心能否达到为自己设定的标准。我超越了昨日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
跑步比赛中有成绩、名次、输赢,这些东西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然而,其实自己才是真正需要战胜的对手。为自己设定标准而非借助外界的标准,努力去达到;失败了也无妨,汲取教训不重复相同的失败,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就好。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这就是一个长跑者的智慧与态度吧。
三、关于村上春树
在书中,村上春树也谈到了自己,自己的性格、观念、经历。他曾经是一个爵士酒吧老板,在某天完全无来由地被写小说的念头击中,于是在酒吧的厨房里开始了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的创作,随后又果断关了辛苦经营刚步入正规的酒吧开始全职写作。而这样的长期写作生活让他身体难以支撑,身材也开始走样,于是他穿上跑鞋,开始了跑者生活。每天十公里以上,一跑就坚持了二十多年。
有人会夸赞他意志坚强,他却不认同。他也从不推荐别人像他一样长跑。他在书中这样说:
我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
并不是有个人跑来找我,劝诱我“你跑步吧”我就沿着马路跑步。也没有人跑来跟我说“你当小说家吧”我就开始写小说。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
在这里,我看到了村上春树的真性情,率真随性的人格魅力。选择去追求一件事物纯粹出于内在的秉性而非迎合外在的价值观和标准实在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性情,毕竟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这样忠于内心地去生活才能更大程度地为自己而活而不至于迷失自我吧。并且,选择去做一件喜欢又符合自己秉性的事确实更易坚持下去并卓有成效。就像他所说的:
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
在书的最后,他希望他的墓志铭可以是这样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且符合自己秉性的生活方式,有所坚持并长久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活得充实而无愧于心吧。村上春树无疑做到了,也坚持了下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如同有一名长者将自己的经历、经验、智慧娓娓道来,文字朴实真诚而耐人寻味。仿佛看到漫无边际的马路上日复一日出现的一个身影,眼神坚毅,步伐稳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思考,但确实在聚精会神地跑着,并坚持着一直跑下去。他曾说,人无论活到多大年纪,每天都会对自己有新的发现。我想,对任何人也是如此。在《与小泽征尔共度午后音乐时光》中我认识了作为古典乐乐迷的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我发现了作为跑者的他,期待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会对作为作家的他有新的发现。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主要的共鸣和启发。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共鸣和启发,哪怕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也是如此。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这篇读书笔记比我预想的要难写,文字的组织和锤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今后还是要读更多的书,经历更多的事以及更多深入的思考以增加“输入”来提升“输出”的质量。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村上春树一样,忠于内心、秉性地去生活并长久的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