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无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两年多了。两年多的市场经历,两年多的市场感悟,两年多的市场收获。今早上班途中路过三中时,猛的一惊"体制内在哪,我脑海里的体制内呢","体制内"三个字或许这一辈子与我无缘了。"市场"两字已经深深地嵌到了我心中,谈不上多么爱市场,但我的人生价值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先容我介绍最近的亲身经历:
早晨做35路上班,每到果品批发市场站牌,多次遇到一位72岁的老人抬着两箩筐核桃上车。他的相貌、他的行为与他的年龄不是一个层级。他健朗的步伐、利落的动作、真诚的微笑感染着周围的人,感染着我。在与他的交谈中,对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他从14岁开始卖核桃,到目前为止已经卖了58年;他的两箩筐核桃一天能卖1000元。知道了这些,我初步计算了这位老人的月收入,按一天500元的利润,一个月应该是15000元。15000元在三四线城市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位老人用自己独特的眼界、用自己的坚持发挥着余热,通过刺激国民的消费欲望客观上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我相信知道老人事迹的人会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我钦佩老人生命不息、挣钱不止的态度,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习老人的智慧与市场眼光,尤其是青年律师。青年律师为什么要形成独特的市场思维?青年律师形成市场思维的前提是什么?青年律师如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青年律师需要市场思维的原因
执业1至5年,是青年律师最难熬的时期。关于律师起步阶段的境况是律界乃至法律界永不褪色又难解难答的话题,多数刚毕业的法学生首先选择考公检法,做律师是无奈之举,因为青年律师机遇与挑战并存或者说挑战大于机遇。
第一,挑战。一方面是物质方面,依稀记得一位老律师说过的话,学法学的学生在刚执业时与学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是最困难的,这时候需要完成买房、结婚、生子,而刚做律师又没有收入保障。纵观全国地区的律师事务所,除了北上广深的部分律师事务所提供高薪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律所不给律师新人保障或者给很少的保障。这实际是二难推理的问题,主任怕你对律所不忠诚不敢重用你,你因律所不提供报酬而不做律师拼命考公。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是双方要做好沟通,打破沟通壁垒,彼此信任。另一方面是心理方面,香港律政剧中,律师严谨的逻辑论证、充分的说理过程、流畅的语言表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我们幻想着做律师后的风光,幻想着做律师后的荣耀,幻想着做律师后的高收益。然而却被现实无情的打败,考公还是做律师的纠结、没有案源的焦急、家常里短案件的缠绕......多少次的日夜纠结、多少次的二难推理的论证、多少次无解的分析,内心愈发煎熬。
第二,机遇。虽然挑战让法律人畏惧做律师,但是机遇又赋予法律人做律师的信心。一方面,断层形成的机遇。大部分法学毕业生考公检法,追求稳定的工作、生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律师行业是不是会出现断层现象呢?需求是一定的,随着提供服务者减少,会不会形成卖方市场呢,提供服务者会不会有更多定价权呢?市场上的蛋糕是一定的,吃的人少了,会不会分得更多的蛋糕呢?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目前人类已经走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大步跨越互联网时代。最近几年关于互联网的讨论如火如荼,互联网+的形势下,青年律师有更多的机会大展拳脚。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互联网与同行交流。;二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三是互联网提供产品。
二、扎实法律知识、提高业务技能--青年律师形成市场思维的前提
"不打无准备之仗""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警示我们做事情要提前准备、做好每一个细节、追求极致进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青年律师执业角度来说,就是在做案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案情、找辩点,使当事人感受到认真、敬业、舒适的服务态度。举个例子来说,律师为当事人提供刑事辩护时,要发挥工匠精神,研究透案件事实、案件证据。在公检法形成内心确信之前,帮他们把事实分清,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们的认可。而做好这些的前提是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过硬业务技能。没有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何谈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没有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何谈做好律师本职工作?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何谈形成市场思维?没有形成市场思维,何谈成为专业乃至资深的律师?
因此,青年律师无需因没有案源而心烦意乱、浮躁泄气。我们应该做的是多看、多听、多写。看资深律师如何接待当事人、看资深律师如何解读分析案件、看各个领域的书籍;听大咖律师的授课、听师傅耐心的教导、听同行善意的建议;写办案心得、写执业感想、写专题研究......我们一定要有每天进步一点点,退步就少一点点(1.01365=37.80.99365=0.03)的意识,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静待花开。唯有此,才有资格谈及青年律师的市场思维;唯有此,才做好了青年律师形成市场思维的前提。
三、倾听前沿观点,研习前沿书籍--青年律师形成市场思维的方法
第一,倾听法律界以外人士观点并研习他们书籍。典型代表是罗辑思维的创办者罗胖。早上6点半60秒的短短语音,每周五优酷50分钟左右的视频首播,罗辑思维专辑的出版,传递着他对互联网世界独到的观点。在这里,你可以汲取营养知识,可以养成互联网思维,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创新发展。作为最成功的知识脱口秀,罗胖做你我身边的读书人,他用历史案例证明观点并加以传播,使你我信服并乐于接受、实践。举个例子来说,他提出的互联网时代的协作方式--犀牛鸟式。犀牛皮糙肉厚,但它皮与皮之间褶皱非常嫩,会有蚊虫叮咬,此时需要犀牛鸟帮它吃掉这些蚊虫,犀牛与犀牛之间形成了寄生关系。这种协作方式是指在大公司做好基础设施后,我们可以做基础措施上面的应用。实践证明,此种方式是可行的。回归法律领域,享法科技不是一直在微信基础设施上做应用吗?雨后春笋般的法律公众号不是一直在微信基础设施上做宣传吗?法秀不是一直在微信基础设施上做营销吗?
第二,倾听法律界人士观点并研习他们书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有的律师积极拥抱互联网,站在世界发展潮流、趋势中。他们的思维是超前的,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占领了法律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成为二八定律中的百分之二十,即百分之二十的律师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案源。举个例子来说,最近在朋友圈盛传的一篇法律服务互联网路线图中提到,连接比拥有重要。互联网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相连接,从而与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不同、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还提到关系比物质重要,法律互联网连接的毕竟是人与人,人与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实际上在互联网领域,关系非常重要。这里就会涉及到社交、集群。在社群里面的沟通、交流、传播比在泛华的领域之间的交流会更流畅、更高效、更合理。
律师作为客户的服务者,谁占领了市场,谁就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愿刚起步的青年律师理解市场思维的重要性、做好市场思维形成的前提、掌握市场思维形成的方法,最终成为行业优秀者乃至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