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亚里士多德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人都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都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等同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足见交际的重要性。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与他人广泛交往的强烈需要。渴望同学的接纳、尊重和理解,希望得到的爱护和信任,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园人际关系网上就象一个活跃的化学分子,在寻找自己的同类。通过交往,结交朋友,心理上重新有所依靠,这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成为校园生活的主题之一。
为了更清晰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我们将其进行分类讨论。按交往的心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建设性人际交往、服务性人际交往、维系性人际交往。按交往对象与范围,可以划分为同学关系、师长关系、网络关系、社会关系等。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划分,不做讨论。与之对应的大学交际圈分为:学习圈、娱乐圈、社团圈、老乡圈、恋人圈,总体和谐,小范围存在冷漠和冲突关系。
心理学家Weiss(1968)提出人有6种人际关系的需要,可以用来说明大学生不同人际交往的意义:通过隶属于同伴或朋友而获得安全感;通过参加社团或集体活动而获得社会完整性;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或帮助他人而获得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班级或团体中得到承认而获得自我价值感;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可靠支持;从教师或咨询员处获得指导以帮助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其独特性,表现为需求强烈、讲求平等、理想化、情感色彩浓郁、趋于社会化、开放独立、渴望与异性交往。受自身环境、年龄和经验限制、心理因素(认知、情绪、人格)等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为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不会交往,与之对应的心理有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自我中心与自傲心理。
交际障碍在不同交际类型中表现不同,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同学关系(同辈群体)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包括寝室同学关系、学习圈中的同学关系和社会活动中的同学关系。很多同学没有摆脱家庭原生环境造成的自我认知和交际特点,在大学集体宿舍、校园环境中表现为个人中心主义,自私自利;要么过于社会化,表现为凡事只讲三分,阿谀奉承或相互利用,没能平等对待同学。
可以用认知障碍、人格障碍分析大学生交际问题。首先观察是否对自我对他人客观认知,是否存在自卑、自恋、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认知是否受首因、近因、晕轮、投射、刻板效应影响,是否以貌取人。人格上是否存在自卑、多疑、孤独、自负、嫉妒、逆反等心理。在交往时情绪是否得当,言谈举止等是否合理,全面认知自我和对方,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才能在交往中游刃有余。
在同辈群体交往中,同学们一般遵循时空接近性原则,先“以貌取人”,始于颜值,终于才华。然后遵循兴趣爱好能力相似性或互补性原则,能力特长、人格特质、需要欲求、思想观念等方面相似或构成互相补偿的关系时,易形成良好关系。此外,在交往中保持互惠互利性,保持自我独特的个性,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会移情共情,遵循交往中的平等尊重、真诚主动、诚信信用、适度交往、求同存异、互惠互利等原则,学会交往技巧(语言、非语言),交际才会变得轻松。
师长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老师或学长具有“权威性”,很多学生在与师长交往中沿袭了和家长及初高中老师交往的模式,表现为惧怕和盲目崇拜,大部分同学和师长交往不多,这是普遍现象。大学老师在角色上和初高中有很大区别,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他们很少监督学生个人生活,应当把老师作为良师益友,多和老师、学长交流,遇到问题多向他们请教,个人进步才快。在交往过程中,要尊敬师长,但不要盲从,应该坚持自我,保持自信,敢于挑战权威。与师长同类型的交际包括家长、长辈、领导等,与他们交往要放平心态,尊重的同时不盲从,不惧怕,表达真实自我即可。
网络关系是大学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学生交际范围不断拓展,方式方法也不断创新,无论是网络社交还是虚拟游戏,都给大学生社交打开一扇天窗。网络交往具有角色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心理隐蔽性、动机多样性、过程弱社会性、弱规范性等特点,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容易上瘾,将现实社交投射到网络,在虚拟中寻找存在感。以网络游戏为例,它具有及时反馈、任务设定、无限重复等成瘾机制,在虚拟中获得自尊、成就,把虚拟当现实,严重影响学业。网络社交范围广,速度快,随时随地可交流,这是它的优点,但需要严格区分虚拟和现实,提高自控能力,不要沉迷虚拟网络,忽略美好而真实的现实,不然得不偿失。
社会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拓展,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与相对封闭的校园,希望在更大范围拓展交际,获得更大发展,这无可厚非。正确的人际交往应该把握好向度、广度、深度、适度问题,必要的社会交往很有价值,这“四度”也需要谨记,不要盲目扩大交际范围,影响学业。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功利性,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注意鉴别,要按照科学的社交技巧交际,不要沾染社会功利性、江湖义气、面子等不良习惯。社会关系拓展要有利于个人进步,对学习、工作起正作用,与校园社交正相关,远离不良交际,保护自己。
人际交往是门必修课,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发展亲密的恋人,学会和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人交往,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多出在自己身上,深入进行自我剖析,找出社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羞怯、猜疑、孤独心理等,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归属感,产生价值感,取得更好发展,每个同学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