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茶峒这个小城默默发生。清澈的溪水日复一日的流,河上的渡船慢慢地渡。沈从文笔下的小小边城和它的故事,平淡而朴实
“他或许永远不会回来 或许明天就会回来。”结局充满了未知,就像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充满不确定性。他们善良淳朴,不沾染世俗的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他会回来吗?我想是会的。
在原文里十九节,船总顺顺告知老船夫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而在原文二十一节,船总顺顺派人来接翠翠去河街住时,提到二老人在辰州。细细读来,从”桃源”、”辰州”这些字眼上,可以发现其实二老离家并不是很远,即使很远,也是和家里人时时有联系的,从这一点上说,二老迟早会回来的。
再说,二老傩送是重情重义之人,大老的死对他造成了重大打击。二老把一切归咎于自己身上,离开了父母,放弃了对翠翠的追求。与此同时,二老又是一个顶天立地,有担当的汉子。他豪爽正直,撑得住场面,赢得许多人的肯定。这样的人是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因而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若他不想如此,早在之前王团总逼婚时就不会说出“我的命里兴许只该撑个渡船。”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他和翠翠也在成长,会了解过往事情的真相。他最终必然会重回茶峒,娶回日复一日苦苦等待的翠翠。
但是,二老回来就一定是好事吗?
正如大老说:“翠翠太娇了,我担心她只宜于听点茶峒人的歌声,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更不能缺少个照料家务的媳妇。”翠翠是全书里真善美的象征,天真活泼,如一只小兽。但她只是船夫的孙女,与世无争,不懂人情世故。这样的翠翠嫁入船管的大家族是合适的吗?在我看来,尽管不太可能,独身一人,无忧无虑地看管渡船,看着来来往往的过客或许才是翠翠最好的结局。
归根到底,这一场悲剧的源头是什么?是善。老船夫害怕翠翠重蹈覆辙翠翠母亲的悲剧而迟迟犹豫不绝,最后淹了大老,走了二老,只留下了苦苦等待的翠翠。
白塔倒了又起,等待的人还在等,归来的人或许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