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排第二,而第一名是鲁迅的《呐喊》,这足可以说明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
而关于作者沈从文,或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那句充满诗意的经典情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确实是一个浪漫的人,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而他所写的小说《边城》,也成为了中国“牧歌文学”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创作于1934年,当时的沈从文32岁,这一日期的沈从文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湘西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少年,手持一支笔,一路闯荡,获得了徐志摩和胡适的赏识,不仅成为了《大公报》的副主编,而且进入青岛大学作为讲师执教。而在个人生活方面,遇见了一生的灵魂伴侣张兆和,真正算得上是一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期。
但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却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1934年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间的开始,日本人已经入侵了东北,国内军阀混战,国内乱象丛生,民不聊生。
身处在这样时代的沈从文目睹了当时社会中太多的虚伪,卑鄙,自私 ,冷漠和冠冕堂皇,作为一个有着良知的文人,沈从文在思索人性,他试图用文字来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才是真善美。
沈从文的青年时期都是在湘西的山水间度过的,湘西人民身上的美好品质给了沈从文灵感,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小说的世界里,构筑了一个民风淳朴“世外桃源”一样的世界,茶峒。并以生活在茶峒的美丽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为媒介,展现了沈从文内心向往的人性的美,那就是一种自然健康之美,朴素纯净之美。
(2)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一个川湘交界的一个小城。
山城有小溪,溪边有白塔,塔下有人家,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一只忠心耿耿的黄狗。
老人一生都以渡船为生,光明磊落,正直善良。他从不肯要过渡人的赏钱,因为已经领取了公家发的粮饷,足够自己生活。若是有人硬要将钱掷到船板上,老人必坚决不依,甚至会让小孙女拽着那人不许走,直到将钱送回到那人手里。
小女孩叫翠翠,是老人女儿的遗孤。翠翠从小在山水间长大,吸收了天地的灵气,皮肤黝黑,眸如水晶,天真活泼又温柔纯净,是美的化身,也是大自然的精灵。。
爷孙二人相依为命,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转眼间翠翠已经出落成一个俊俏可人的姑娘,而老人却日渐老去,烦恼也与日俱增。老人担心自己有一天离开人世,留翠翠一人在世上,无人照顾。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家有两个儿子,长子大老如父亲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小节次子二老眼眉俊秀,为人聪明又富有感情。大老看上了翠翠,派人来到渡船老人家里提亲。
渡船老人问翠翠的意思,翠翠却总不肯点头,渡船老人摸不透翠翠的心思,又怕委屈了自己的孙女,只能拖着这门亲事。
其实翠翠早已心有所属,那就是顺顺家的二老。
三年前情窦初开的翠翠第一次进城里看划船,与少年二老相遇,从那时已经开始喜欢二老了。三年后再次相遇时,翠翠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但却不知道二老的想法。少女对于爱情的矜持让她只能将自己的心思藏在心底。
她以为提亲的是二老,却没有想到是大老。她不知如何是好,女儿家的心事如同小溪里的水一样九曲十八弯。
但她却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大老发现二老也喜欢翠翠之后,找二老摊牌。哥哥说出了自己两年前就已经喜欢翠翠的事,不料,弟弟也毫不隐瞒自己的感情,同样告诉哥哥自己也在两年前喜欢上了翠翠的事。
渡船老人并不知道兄弟两个都喜欢翠翠,他让大老给翠翠唱山歌,唱3年6个月,唱到翠翠心动为止。
翠翠在睡梦中听见了歌声,醒来告诉爷爷,说自己梦里听见了美妙的歌声,更跟着虎耳草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把虎耳草。
爷爷悲悯地笑着,并没有告诉她昨晚上她听到的歌声不是梦,是真的。
老船夫在街上遇到大老,夸赞大老歌声优美,如果继续唱下去,翠翠肯定会心动的,不料大老的反应却非常冷淡。
老船夫感到奇怪,却不明就里,因为他并不知道昨晚上给翠翠唱歌的小伙子并不是大老,而是二老。
大老和二老同时喜欢翠翠,谁也不肯退缩,就想出了用歌声一决胜负的方法。两兄弟轮流在山上对着白塔唱歌,一人唱一晚,谁打动了翠翠的心,另一个就自动退出。
本来昨晚应该大老首唱,但大老坚持让弟弟先唱,理由是自己已经正式派人提亲,算是领先了一步,对于弟弟有失公平。不料弟弟一开口,大老便知道翠翠一定会选择二老,所以决定退出,并打算下油船去辰州,远离这伤心之地。
老船夫望着大老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等他回到家,故意试探性问翠翠那晚上的歌声是如果是二老专门唱给她听的,她会怎么想,翠翠扭捏着没有回答,但少女的害羞神情却正好证实了他的推断,果然,翠翠的心上人是二老。
翠翠开始期待那天晚上的歌声再起响起,但奇怪的是再也没有听到过。
老船夫按奈不住内心的焦急,去河街打探消息。不料,却接到了一个噩耗。
顺顺家的大老驾油船下辰州时不幸落水溺亡。这让老船夫慌乱无神,手足无措,开始担心翠翠的姻缘会因此而落空。
他开始积极地联络二老和顺顺,试图撮合这对互相喜欢的年轻人。但大老的死成为了横亘在二老和翠翠之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二老无法原谅自己,也下船去了辰州,而两人的父亲顺顺也因为心结难解,拒绝了老船夫的提议。老船夫碰了钉子,郁郁寡欢地回到渡船。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无法承受巨大打击的老船夫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翠翠一夜之间长大,她继承了爷爷的渡船,在茶峒继续渡人,同时等待二老的归来。
二老会回来吗?也许永远不会,也许明天就回来。
(3)
读完《边城》的人,不仅会为翠翠和二老的优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扼腕叹息,也会忍不住地向往小说中茶峒山城下的那一艘渡船,那一处白塔,更想去认识慈祥开朗的老船夫,美丽多情的翠翠,还有那只永远陪伴着一老一少的黄狗。
小说中有很多处描写祖孙两人和那条黄狗在溪边悠闲度日的场景,山上竹林青青,溪水潺潺而流,一艘渡船横溪而游,渡人渡马也渡牛。无人渡船时,老船夫和翠翠在大岩石上晒太阳,看黄狗在溪水里玩耍,有时候黄狗和翠翠一起听老船夫讲那过去的故事,而有人过渡时,老船夫渡船时哼唱的民谣如同竹管声声震荡在溪谷之间,这些场景都完美而具象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世无争,单纯娴静的世外桃源景色。虽然外面的世界已经千疮百孔,但这里却依然纯净如初。
除了自然风光如世外桃源一般宁静而悠远,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更是沈从文心中带有最美人性的一群人。
这里只有区区五百户的人口,这里没有收到战争的侵扰,所有的人都安居乐业,生活秩序井然,水陆商务蓬勃发展,各类商业品种齐全,街面繁华,人丁兴旺。
沈从文对于这里生活的人倍加赞誉,剧中出现的几个角色都是人格高尚的人。领头羊顺顺出身军队,为人仗义疏财,做事公平公正,深受百姓爱戴;老船夫沉稳正直,慈爱内敛,老马兵为人厚道,恪守友谊,大老二老性格直率,性情淳朴。甚至于对生活在这里的妓女也有不一样的赞美,“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这里民风淳朴,自然单纯。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真挚,没有虚伪,卑鄙以及所有沈从文不耻的卑劣行径。老船夫死后,他的身后事几乎是在茶峒城的乡亲们众筹完成的,甚至连做法事的道长也是自己拎着一只大公鸡,主动过来帮忙的。
更令人动容的是老马兵和老船夫之间深厚的友谊。在老船夫死后,翠翠成了孤儿。但老船夫生前的朋友,老马兵挺身而出,不仅协助翠翠料理了老船夫的后事,还毅然决定留下来和翠翠一起看守渡船,成为了翠翠的主心骨,并安慰翠翠,一切都会按照爷爷的心意安排好的。
在这里,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光明磊落,大方豪爽。虽然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一个姑娘,但并没有兄弟反目,没有家族恩怨,没有阴谋诡计,有的只是坦诚相待,公平竞争。大老之所以会远走他乡,也是因为他是一个愿赌服输,诚实守信的人。
希望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地方,这里的自然风光旖旎无比,这里的生活平静单纯,这里的人们美好善良,这正是沈从文写这篇小说的初衷,那就是“我要变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当然,这个有如桃花源一个美好的地方,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或许只存在于沈从文对于家乡湘西大地的深情回忆里,毕竟,当时的中国正饱受历史的凌虐,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对于幸福的向往也只能是在这部《边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