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一期写到,笔者在以往只是关注歌手的表现,现在居然对规则和流程有了更多的关注。究其原因,跟笔者近年来的身份转变也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从培训师向一对一教练、团队引导教练的转型。那么,教练和团队引导教练到底是干嘛的?希望通过借用歌手、导演、主持人的对比,让大家更加明白。
歌手与培训师
记得以往看歌手的时候,看到这些出道多年的歌手,即便是歌坛的一哥一姐,比如孙楠、韩红、李玟等等,为了一场表演准备得如此费心和艰辛。而这些准备,就是为了最终博得现场观众的青睐和投票,继续留在《我是歌手》这个舞台。虽然说得好听,说一切都是为了音乐,但是能留到最后,毕竟也能说明自己的江湖地位。
这其中的辛酸,跟培训师其实很类似。培训师登台亮相,虽然不跟谁竞赛,美其名曰传道授业解惑,台下也不是观众而是学员。可是能否赢得学员的掌声和认可,也会决定培训师今后是否能服务这一家企业,以及他的江湖地位。
所有的歌手都有自己的风格,无法讨好所有的观众。比如你喜欢李健,别人就是不喜欢,那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培训师也一样,也无法讨喜所有的企业和学员。可是市场对于歌手和培训师,往往也很现实。
有几次看到歌手因为喉咙、声带的原因无法正常发挥还坚持上场,比如上一季张信哲第一次上场,几乎口不能言,言不能声。当他开口演唱的时候,那个声音嘶哑得简直让人心痛。那个时候想起自己讲课的经历,也有过不少喉咙发炎、无法发声的经历,那种感同身受至今难忘。
团队引导师与导演
如果说歌手的角色跟培训师的角色是一样,面对着观众、学员,尽自己的所能,倾尽全力,务必使观众、学员满意,务求掌声雷动。那么,团队引导教练更像是导演的角色。
虽然不是从事娱乐业,但是大致猜想,导演要做的,至少包括了解出品人的意图、设计流程和规则、布置舞台、协调乐队和歌手等等。
团队引导教练是做什么的?通常他们会接到来自各种组织客户的需求,比如企业、政府单位、公益机构等。在接到需求之后,如果是培训师,会开始准备培训大纲、课件,然后实施培训。而团队引导教练会开始准备需求调研,然后设计团队引导工作坊。说起来,团队引导工作坊更像一台节目。
接下来,我借用SPOT团队引导(新加坡国际版权课程)的4D模型,来对比一下导演和团队引导教练的工作。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导演和团队引导教练的角色和职责非常类似。也难怪笔者在看到新一版《歌手》的时候,会对规则和流程有了更多的关注。
主持人与团队引导教练
通常而言,节目的导演多数不会出现在节目中,所以往往我们会认识主持人、歌手,但是导演从头到尾基本上不为观众所见。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的是,在《歌手》这个节目,总导演洪涛会在宣告歌手比赛成绩的时候出现。
不过,当他出现宣告歌手比赛成绩的那一刻,即便是贴着“总导演”的标签,他也已经转变为主持人的角色。
团队引导教练,通常必须自己亲自上场,担任类似主持人的角色。就像主持人要串场、报幕、承上启下一样,团队引导教练也要宣告规则、流程,推动流程往前进展。
就像导演也有助理导演一样,团队引导教练也经常会搭配助理引导教练。助理引导教练与培训课程的培训助理不一样。培训助理更多地是担任行政工作的协调和支持,比如说物料的准备、拍照等。助理引导教练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会帮助主引导教练解释、澄清规则和流程,甚至带领若干小组开展研讨等。在大型的工作坊中,若干团队引导教练的合作很常见,也很重要。
团队引导教练也和主持人一样,要随时捕捉现场观众/参与者的状态和情绪,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演员演出有失误的时候,主持人要圆场,气氛有所低落的时候,主持人要把气氛调动起来。
如果大家有印象,一定会记得有一季孙楠在决赛的时候突然宣布退赛,汪涵那段精彩的救场。当时已经是总决赛,而且是直播,孙楠在没有跟导演和主办方商量的情况下,直接宣布退出比赛。这个时候尴尬无比,而汪涵淡定而精彩的救场,至今被很多观众念念不忘甚至广为传唱,也奠定了他“一哥”的地位。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自然可以找到那段精彩的发言。
与主持人不一样的是,团队引导教练在做出调整的时候,却必须“保持中立”。“保持中立”有三个层次,包括语言中立、非语言中立和空间中立。比如说,团队引导教练不会去特别表演某一个参与者或者小组,而主持人却可以说“刚才的表演精彩吗?太精彩了”这样的语言。所以,团队引导教练要有更加高超的技艺和能力,去调动现场的气氛,比如鼓掌庆祝某个流程取得的成果,然后调整空间的布置,甚至临时调整流程和规则,来保证参与者在高能量的状态下,取得工作坊的成果。
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笔者的老师Janice女士(她是国际版权课程SPOT团队引导的创始人,从事团队引导20来年)曾经在欧洲某个教堂董事会做引导的一个案子。当时Janice的任务是通过团队引导工作坊,帮助教堂董事会制定来年的活动计划。谁知道工作坊一开始,很多董事居然说去年已经搞了很多活动,没必要再研讨了。面对这样的声音,很有可能工作坊就拿不到发起人想要的产出。
当时Janice很淡定地说,那我们来回顾一下,去年一年我们教堂做了哪些活动?回顾之后,董事会成员都发现,原来去年一年也没做多少活动。结果是工作坊得以顺利进行。
这对于团队引导教练有着更高的要求,身兼类似“主持人”和“导演”的角色,必须通过团队引导教练的核心技能“提问”、“聆听”、“反馈”来推动引导工作坊达到目标。
最后我想说的是,团队引导教练和“主持人”、“导演”最大的不同是,在团队引导教练的舞台里,主角就是“观众”,也就是所有到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主持人”、“导演”,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让节目更精彩,让歌手有更好的发挥,现场观众某种意义上,也是参与了“演出”。
但是在团队引导的工作坊里,所有的成果都是由参与者创造出来的。
没有明星,没有大咖,没有大师!参与者本身就是主角。
根据国际引导学院的标准,一个好的团队引导教练在整个工作坊中,说话的时间不得超过30%,甚至更少。因为他必须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参与者。
我想,这也正是团队引导本身的魅力所在!
从培训师到团队引导教练的转型,就类似于歌手向导演、主持人的转型。不过,无论是培训师、团队引导教练、歌手、导演,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修炼,就是状态。
在《歌手》的杜丽莎,今年六十多岁,林忆莲看似年轻,实际上也有五十多岁。五六十岁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想说什么保养有方,即便是有保养,“状态”也无法作假。“状态”到底是什么?如有兴趣,可以继续关注我下一期的《歌手》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