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嫌弃”父母的唠叨,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文/宋雨霜
“幺儿,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哈.”
“夏天虽热,但千万不要贪凉,一个劲的吃冰冷东西。”
“不要熬夜,早点睡觉。”
这是我妈妈对我的唠叨。想必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时,父母会唠叨。离家远了,父母也会隔着电话唠叨,提醒我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有时,我们会不经意的回复,“好啦,知道啦”,或是“哎呀,你烦不烦,我这么大的人了,知道啦。”
可是我们真正听懂父母的唠叨了么?我们真正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含义么?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把我们视若宝贝。要怎样的语言来形容父爱和母爱呢?或许,在那一声声唠叨的深情里,所有的语言都是乏力的,所有的文字都是苍白的。
父母的唠叨是一种信息传递,在表达一种关系。这种信息表达是一种情感连接,表示父母对我们的在意。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回到家里,更多的面对电脑和手机,却忽略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爱我们,有许多方式。生活起居的照顾,自然是主要的。唠叨,却也是爱的一种。他们主动发来“爱的信息”,渴望你的回应。可是我们呢?难道只有冷冷的一句“我知道了”。唠叨传递的爱之信号如此强烈,我们的回应简单得有些令人失落,这不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么?
其实,无论我们年轻或是成人后,能够听到父母的唠叨,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父母至少健在,还能为你担心,为你牵挂。
父母健在,是我们最大的归属。曾经读过一首诗,其中这样写道“当母亲走了,我才知道,自己再也做不成儿子了......”,朴素的表达,却包含着炽热的怀恋。母亲活着,我们就有家。无论我们走多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田。有母亲在的地方,就是家,那是我们最温馨的回归。
父母唠叨我们,说明我们和他们的关系还不错。事实上,有许多的孩子多么缺少父爱母爱。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是孤儿,或者是天灾人祸夺去了双亲,可怜的孩子就这样生活在世界上。即使有再多的好人关爱他们,却无法替代爸爸妈妈的爱。
当我们拥有,不会觉得珍贵,可是跟那些没有父母唠叨的孩子相比,我们又是何等的幸福。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这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时间单向性不可逆转,我们成长的速度跟得上父母衰老的速度么?父母和我们的缘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行走,终有一天,他们会先走向天国。当熟悉的音容笑貌变为遗容,当温暖的躯体躺在棺材,我们是否会哭天抢地呼唤父母,渴望他们再看我们一眼,再唤一声我们的小名,哪怕是再唠叨我们几句?
可是不能。
时间组成的生命就这样流逝了。
父母的爱伴随着唠叨变得沉默,从此沉寂。我们不再是有爸爸妈妈的人了。我们只能跪在墓前思念他们了。我们只能在梦中回到父母的怀抱了。
想到这里,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奔涌。我无法去想象自己失去母亲会是怎样的情景。唯有抓紧时间去爱,去聆听妈妈的唠叨,去感受她对我细腻的爱,我也要学着爱她。
生命是一场没有回程票的旅行。在这个旅行中,善良,理解,感恩,是我们心灵的底色。爱这个世界,从爱父母开始。拥抱这个世界,先拥抱自己的父母吧。
父母唠叨,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爱与牵挂;还有父母唠叨,证明父母健在;父母的唠叨我们能听得到,说明我们和父母联系比较密切。这样看似唠叨的话语里,蕴含怎样的慈爱和期盼啊。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除了细心回应之外,是否也应该做得更好,减少他们的担心和操心呢?
不再嫌弃父母的唠叨,用心去听去爱,这是我们真正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