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源:《好好学习》
【R:阅读原文片段】片段1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I便签】
what:“到底应该怎么读书?”经常会有朋友这么问我:“这本书我全都认真看完了,还做了各种标记,但是根本记不住啊”。还有人跟我说“读书根本就没用,上面写的挺好,但是实际根本就做不到”。对于读书,你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有这样的疑问和认知?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带着问题读书,把书中的内容和过往的知识去做重新链接,找到“临界知识”并尝试去实际运用。
Why:用发现“临界知识”法来读书,可以让你不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提高读书效率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成为朋友眼中的“读书达人”,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可以解决到实际问题,找到读书的意义。
How:要想发现书中的临界知识,你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
第一,带着问题去主动出击。成年人的学习,往往是“用以致学”。只有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读书,才能保障足够的学习热情和迫切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你行动起来找到更多的相关书籍来寻找最优解;
eg:我们面对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就会去有意识的去寻找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类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希望能够找到好的方法去提升效率
第二,以空杯心态来阅读原文。要尝试与作者对话,找到他对于问题解决的底层逻辑;
eg:继续拿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举例,我们在找到相关解决方法之后,不能直接对他的方法生搬硬套,而是要去理解这些方法的底层逻辑和理论依据,这样才可能转化成为符合自己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第三,关联旧知,形成自己的“临界知识”。为了进一步理解书里给到的解决方案,在找到书中信息的底层逻辑之后,还要进一步搜索自身已有知识,将二者做有机结合,转化成自己的逻辑
eg:看到书里提到的要“列出行动清单”的办法之后,回顾下自己之前是怎么做的?当前知识体系里是不是有与之相类似的逻辑?
第四,定义适用边界。根据以上三步构建出自己的“临界知识”之后,一定将该知识再次回顾,寻找下他的适用边界。
eg:通过看书找到了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底层逻辑之后,我还可以把这个知识体系应用哪里?用于辅导孩子写作业、日常自我提升学习是否适用?
经过以上四步,你就可以把书里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体系并举一反三应用于实际了。
Where:发现临界知识法,可以用于成年人阅读致用类书籍,职场人士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培训学习等场景。
【A1便签】
背景:技术出身的我,是部门内公认的低情商。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资深前辈的推荐下我与《情商》这本书开启了为期2年的“奋战”。
过程:
不甚美好的初识:买到实体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开始从第一页认真拜读,拿着笔认真的划线、做笔记。但是越读越发现这本书跟我想象的不一样。里面充满了对于脑神经科学的各类术语的研究和理论,每一句都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完全读不懂。
受打击后的自我放飞:艰难的读了大概2周之后,看了1/3,书上划线很多,但是每一天在回顾都是完全崭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我想要提升的情商完全还没摸到边缘。干脆放弃吧,反正情商低也没耽误多吃长肉。
痛定思痛后的再次接触:2023年,我的工作重心开始往人际沟通转变,所谓情商低的短板已经影响了我的发展,于是在23年底,我再次拿起来《情商》去读,看到熟悉的封皮和陌生的内页,我又一次从头开始读起。
屡败屡战:2023年12月,为了督促自己认真阅读,我建立了打卡任务,每日提醒每章输出。
结果:惨败!还是看完就是空白一片,现在已经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反思:现在想想,一直读不下去《情商》一直常看常新的原因是:
第一,我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都说我“情商低”,那具体是低在哪里呢?是同理心差?还是情境自我意识差?还是沟通能力差?我完全可以直接针对具体的问题去找具体的内容做针对性的理解和提升
第二,选错了书籍。从国外书籍看起,虽然是经典,但是其文字逻辑不适合我这个新手去读,反而国内很多简单易懂的书籍更能适合当前我所处的“启蒙”阶段。
第三,没有读书的目的!我是要读完《情商》这本书呢,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情商”呢?如果要提升情商,那就没必要跟书里的反复看不懂文字较劲,直接直奔主题的跟现有知识去结合着理解,反而更有效率。
【A2便签】接下来的2个星期内,跟孩子一起识别情绪:
1、跟孩子做深入的沟通,彼此达成共识,之所以无法控制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2、共读情绪相关系列汇本,比如《我的情绪小怪兽》《青蛙弗洛格》《小恐龙情绪汇本》,当孩子或我再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先识别情绪,再去寻找答案。
3、一起复盘出现的情绪问题,找到如果再次出现时要如何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