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们常说:“打你是为了你将来好”,那么打真的有教育孩子的效果吗?

注:文中提到的研究的”打“通常都为英语词汇”spanking“,一般来说为轻拍身体部位(主要是屁股)的动作,虽然翻译成”打“不太贴切,但是我水平有限,暂且就用打来指代了,因此在下文中的打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较为严重的攻击行为。为什么大部分研究只研究这种轻微的”打”呢?因为在很多国家法律(比如英国)中,当父母责打孩子的时候,如果他们“打”的这个行为不能留下伤痕和淤青,这种程度是可以被接受和允许的,否则就触犯儿童保护法了。

--------------------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统计,大约有80%的父母会打孩子。通常来说,如果孩子不听话,表现差,长辈们经常会采取用打来教育孩子。关于打孩子是利是弊的研究数不胜数,那么这么多的研究到底得出了什么研究呢?我们来看看至今为止研究者所进行过4个主要的元分析研究(元分析(meta-analysis )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

而在过去15年中,共有4个元分析研究发布,第一个也是最被广泛引用的分析是Gershoff在2002年的元分析,其中包含了88个独立研究。在他的文章中,“打”被定义为“有目的地运用生理力量让孩子感受到疼痛但是不使其受伤,从而达到控制或者矫正孩子行为的目的”。这种程度的打我们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家长也非常频繁地使用这个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然而这个文章的分析结果发现,虽然这种“打”孩子的行为能得到孩子即时短时期内的顺从,但是却会降低孩子的内在道德感(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变得不遵从社会规则下的道德标准),降低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儿时和成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并且会增加孩子在儿时和成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并且增加孩子成年生育后对自己子女施暴的几率。

第二个元分析研究则包含了70个与物理惩罚相关的研究,在这个分析中,物理惩罚(打)被定义为“一种由父母或者由实行长辈功能的成人所使用的非虐待性质的习惯性的肉体惩罚行为”。结果发现这种“打”的行为同样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相联系,并且孩子会产生更弱的自信心和自尊。从认知方面的结果来看,这种惩罚行为会引起孩子在学业上的障碍,自杀行为;从行为方面的结果来说,这种惩罚行为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行为,多动,以及成年后对自己子女的虐待,对配偶的虐待 (Paolucci & Violato, 2004)

第三个元分析则与前两个有所不同,前两个研究主要是通过探究“打”的行为引起的后果,而这个则更注重于不同方式的“打”与其他非肉体惩教方式的对比,这个研究将物理惩罚分为4个类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打(在之后的惩戒教育前所做的准备行为:也就是说先打孩子几下,然后再教育,并且只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会发生),惯常地打(典型的家长行为),过度的严重的打(顾名思义,这种打的程度会严重很多,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家长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以及频繁地打(打成了主要的惩戒教育孩子的方式)。然后对比这几种通过肉体惩罚的教育方式与其他的非肉体惩罚方式(比如关禁闭,无视孩子,收回孩子的一些权力,类似于”今天没果汁喝,今天没游戏玩“等等)效果。这个研究的结果与之前两个研究略有不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打却轻微地与有益的后果相关,并且比其他非肉体惩罚教育方式的效果更好一些。这个研究反驳了之前两个研究的结论,提出肉体惩罚的教育效果并比非肉体惩罚的教育效果要差,而这种”打“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在其他教育方式中也会出现,不过,过度以及频繁的打总的来说与更多的负面后果(比如之前提到的认知问题,行为问题)相联系。(Larzelere & Kuhn, 2005)

第四个元分析则主要注重长期的内在,外在行为问题以及认知表现。这个文章包含了45个相关研究,并且将前文轻微意义上的”打(spanking)“和肉体上的”打“分开,这里肉体的”打“定义为”更广程度更严重的行为,包括推攘,使用外物(比如棍子),扇耳光,从而通常导致受伤以及生命威胁的暴力行为。“结果显而易见,这种更为严重的”打“的教育方式,引起的行为问题,认知问题更为严重。(Ferguson, 2013)

所以综上的几个主要研究所述,尽管研究结论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生理上的”打“的教育方式,与很多负面的结果相联系,并且程度越严重,负面结果也就越大。而这些研究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些研究对”打“的定义各不相同,那么”打“的力度方式,”打“的部位是不是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呢?有些人可能会提问,那我轻轻地拍打孩子的手,屁屁这些肉多的地方孩子也不会疼,难道还会引起这些不良的后果吗?

这个问题从最近一个由德克萨斯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新发布的元分析论文中就可以得到答案。这篇论文分析过去50年有关打孩子的相关论文和研究,一共有超过16万个儿童样本,这个研究便将“打”(spank)定义为“用手掌拍打孩子的屁股或者四肢。"通过分析大量的前人数据和文章,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并不认为这种“打”属于潜在的虐待儿童行为并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然而最后的研究发现,在17个负面后果分支中,这种“用手掌拍打孩子的屁股或者四肢”的行为与其中13个有显著的联系,在儿童时期,这种“打”会导致更强的攻击性,更强的反社会行为,更多的内在,外在问题,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更差的亲子关系有显著联系。另外,还与更低的自我道德感,更低的自尊和更低的认知能力有明显相关。而当这些孩子成年之后,“打”带来的长期后果仍然存在,有被“打”经历的孩子成年后同样存在更多的反社会行为,成年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暴力倾向。不过,对孩子成年后的影响只能归为推测预期,因为很多人如果在成年后有行为问题或者心理问题,很容易会将其归因为年少时的不幸经历。

总结的话,通过”打“来教育孩子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证明“打”能起到有益的教育效果,并且这些研究都表明了:”打“并不能让孩子更为听话,而让孩子听话,却是长辈“打”孩子的主要目的。因此矛盾就产生了,长辈无法通过”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却让这种行为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因为”打“与不利的后果有显著联系,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更容易反抗他们的父母,产生反社会行为,并且产生更多的攻击性以及心理和认知问题。所以,虽然我们经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打你是为了你好”等等,但是如果希望孩子更好地成长,试着通过更好方法来教育他们吧。

------

PS:很多人看了之后评论:“一看作者就没孩子,才能这么意淫。”那么说来几十年成百上千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者都没孩子都在意淫咯?

又有人说“一个中国人用英文文献,英文解释,这是崇洋媚外”或是“中国现在传统文化流失这么严重,国人的个人素质还没达到能接受国外自由式的价值观世界观,很多传统的素质都被磨灭了,自己的文化都快覆灭了,却还崇洋”。

也有人评论“等你以后有孩子了不打的话看你怎么教育孩子”。看到这些评论,很明显地感觉到,教育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维观念的问题,很多人,尤其是家长,一提到教育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打”,我小时候也经常被妈妈追着打,自然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当然知道我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我并不认为他们的打帮助了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反而让当时的我很伤心难过。“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虽然有时家长们只是轻轻的拍打起警示作用,但是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会由于太生气而下手过重,这样反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还有很多人说“你说了半天又不告诉我有什么别的方法,那你写这些有什么用?”作为家长,为什么看到这些内容后不自己去学习去改变,还在做伸手党指望他人全权解决,那怎么能行呢?

现在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内容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宠出来的,人们自然觉得是打的少了才会导致熊孩子的产生,只要狠狠打狠狠教育就没那么多熊孩子了。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下,家长过度的宠溺是不是才是导致孩子变“熊”的根源呢?如果家长不那么过度溺爱的话,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应有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和礼节,效果不会更好么?所以家长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己对孩子的导向和教育作用,而不是一味溺爱或是粗暴地通过打来解决问题。

Elizabeth T. Gershoff, Andrew Grogan-Kaylor. (2016)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Analyses.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Ferguson, C. J. (2013). Spanking,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negative long-term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3, 196–208.

Gershoff, E. T. (2002). Corpor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d associated child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 539–579.

Larzelere, R. E., & Kuhn, B. R. (2005). Comparing child outcomes of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alternative disciplinary tactics: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8, 1–37.

Paolucci, E. O., & Violato, C. (2004). A meta-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e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8, 197–22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小璐和任斯璐主演的《青春的童话》是我童年的启蒙书。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对人事的认知尚未开化,仅能对其中的亲情和友...
    atomic_nucleus阅读 1,312评论 0 3
  • 下面这个例子将会演示如何从 " http://quotes.toscrape.com/ " 中获取页面上所有作者(...
    SingleDiego阅读 181评论 0 0
  • 书读百遍,方能其意自现。复习一是要有耐心,有毅力。还要勇敢面对不足的地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思考,不走入死...
    cqmudhw阅读 1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