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历史】陶瓷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陶器。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和壮大,到汉代形成了较为完备、成熟的制陶工艺,并最终形成一门独特的陶瓷生产技术。
【技术】早在商周时期,制陶技术已相当成熟、完善,制陶业十分发达。
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陶瓷产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规模和品种也逐渐扩大到生活用具和美术用具等方面。
【特点】从造型上看,是在陶器发展初期出现的一些器形;从用途上看又有许多专门用途之分。
【工艺】一般都采用夹泥成型、刻花、印花等技法加工。
从器形看有圆形、椭圆形等;从用途看则有日用生活器具及陈设品等。
一、瓷器的起源
瓷器最早出现在我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即距今约5000年前。
那时的陶器大多是红陶,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生活用品。
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制陶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器物;
在此期间,我国北方最早的一批制陶艺人,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制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二、发展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陶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制陶工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制陶工艺更加成熟,到了唐代,制陶工艺已相当完备、成熟。
唐代以后,陶瓷制作达到了又一新的发展高峰。
三、主要产地
陶瓷产品的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河北、广东等地。
山西(晋南)、陕西(关中)。
山东(胶东半岛)、河北(冀南),广东(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陶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和生产中心。
四、种类
【釉下彩】用含铁量较高的高岭土或石泥为原料,在1280℃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
【釉上彩】采用釉上施彩的方法,在陶瓷表面以人工施釉而成。
瓷、玉、象牙是天然材质,其化学成分以氧化钙(CaO)和氧化硅(SiO2)为主,其他还有微量氧化镁、氧化铝。
【釉下彩】用氧化铅(PbO)或氧化锡(ZnO)作着色剂的一类颜料进行着色的工艺方法。
五、鉴别方法
【胎釉】
陶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其硬度低,不能刮碰,但也不会被划伤。所以在鉴别瓷器时,如果没有进行细致观察,用指甲轻刮器壁是很难把它刮掉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瓷器和陶器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