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第六(二九)
字词解释:
“博”,广博。
“施”,施恩,施惠。
“博施于民”,就是给大多数老百姓带来好处。
“济”,救济。
“济众”,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改善生活。
“立”,建立,树立的意思。
“仁之方”,是行仁的方法,途径。
大意:
子贡问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你能够广施恩惠,给大多数老百姓带来好处,这样的人可以叫作仁吗?”
孔子说:“这样的人,岂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啊。光舜恐怕都还难做到这样吧!一个有仁心的人,不仅自己想要在社会上好好立足,事业发达,而且还想帮助别人也能立足,也能发达,能够从身边的事情推到远方的事情,就是行仁的方法了。”
导读:
“仁”是一个道德概念,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精神境界,跟客观条件和行仁者的能力大小无关,因此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子贡把仁看得很神圣很高大,很难做到。但是子贡对仁的认识显然有偏差,它过多的从效果来看问题,其实“仁”的本质,更多的体现在动机上,当然如果动机是新人,而行仁者又是一个能力很高强的人,因而行人的效果也非常大,那自然更好。
所以接下去,孔子说“仁”没有那么难,只要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行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做一番事业,能在社会上好好立足,最好是事业发达名声远播,也就是“己欲立”“己欲达”。
一个人这样想是应该的,但如果这个人不仅这样自己这样想还希望并且帮助别人,也能立足也能发达,这叫“立人”“达人”。
这样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就是行仁的方法。可见行仁并不是那样困难,也不一定要建立丰功伟业,只要有爱人之心,平等待人之心,视人如己之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