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书目是《深度工作》,属于工具书,觉得比较适合最近这段时间的我。本书是一本自我管理的书,和前面推荐的时间管理书有相似之处,只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创造更多价值。
作者认为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是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这段话特别触动我。工作以来,一直都很忙,加班是家常便饭,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都是一些琐碎浮浅的工作,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以及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为什么我们无法深度工作呢?
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最小阻力原则,即总是做简单的事,以至于无法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第二点就是认知偏差,即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认为忙就是好事。
很不幸的是作者提到的这两个原因,我在工作中都遇到了,并且持续了这么多年。工作中,经常会看到其他同事和领导,花很多时间去想问题,而我似乎更热衷于做事情。
如果领导交代的任务比较难,那我会选择从简单一些的入手,一点点进入最难的部分,但是在遇到最难的部分的时候,往往会拖很久,都无法解决问题。作者说这种工作方式,比较难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因为从普通任务切换到艰难任务时,大脑的认知能力会被耗散,无法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而且前面完成的简单任务,还会影响到艰难任务的完成。
然后我总是很忙,如果按加班时间来算,我的实际工龄大概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但是这种忙碌并没有为我带来实际的工作能力的正比提升。不论是正常工作的时候,还是加班的时候,都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作用。
好在作者在本书中,还提供了四个步骤去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反思自己后,我决定要按照作者提供的办法去进行训练。刚好这段时间待业家中,无所事事,是个训练的好时机。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作者将深度工作模式分为了四种,适合新手的节奏模式,有一定工作强度的人可以考虑双峰模式,而自由职业者可以考虑禁欲模式,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记者模式,就可以不去尝试了。
经过权衡,我目前刚开始培养习惯,所以先从新手的节奏模式开始,一般晚上我的产出效果和专注度会比较好,所以会把写作相关需要专注的事情,放到晚上来做。
其次,要将深度工作内化成习惯。平常写东西,我总是喜欢等有想法的时候才写,作者提出培养习惯,不要等有灵感的时候才写,要计划好时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工作。连续多次后,大脑会形成习惯。
早上读书,晚上写作,中间收集资料和整理素材,合理安排时间,把习惯建立起来。如果有效果,后面我会尝试自由职业者的模式,提高阅读和写作的产出。
然后,要像经商一样去执行。我们每年都会制定很多计划,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又给自己制定了培养深度工作习惯的计划。但是不论制定了多磨周密的计划,如果不去执行,都是白搭。
作者也给了几个步骤,先找到我的关注点,然后制定目标, 定期回顾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该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计分板家里没有,暂时用电子备忘录来实现吧。
最后,如果状态不好,可以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最后这一点,很多时候会成为我偷懒的理由,不过偷懒是一回事,状态不好是另一回事。如果哪天确实觉得写不出来,或者读不进去,那就提前休息吧。
最近的公众号坚持更新,也是为了督促自己,有没有人看,反倒是其次的。这本书是否使用,等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训练后,再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