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写的书是来自 George Leonard 的:
Mastery:The Keys to Succes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
这本书,可以配合上两期的《逝去的武林》,完成一次微主题阅读——「武术家讲精进」。
不知读者们是否记得,上期中,摘录了李存义的一句话:
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
我认为这句话,配合「勇猛精进」四字,来做这期的开篇,再好不过。
作者 George Leonard 作为合气道大师,结合了自己的修习所得,为读者讲述了走那「精进之路」的关隘,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平台期」。
下面言同学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梳理下本书中的要点。
本书在第一章其实就已经给出了全书的答案:
精进(mastery)的最好方式,就是勤勤恳恳地练习,而练习就是为了练习本身。学会欣赏(appreciate) 和 喜爱(enjoy) 平台期,而不是挫败的留在那里。
之后作者提到了三种角色,浅尝者(the Dabbler), 强迫者(the Obsessive),安于现状者(the Hacker)。这三种角色都有各自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触及极境。
(PS:竟然黑我大黑客,我才不会直译,与事实不符 T.T)
浅尝者的模式是这样:
喜欢新鲜事儿 > 好开心的学 > 平台期不能忍!不新鲜!不开心! > 这事儿不适合我 > 再换个新鲜的 > 好开心的学 > 平台期不能忍......
(言同学插播:想想那些不停换着运动项目,买各种酷炫装备,然后真正练起来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伙。)
强迫者的模式是这样:
追求牛逼的结果 > 好认真的学 > 平台期受不了,怎能停滞不前! > 加大努力,短期强攻! > 再强攻! > 跪了,好受伤 > 放弃......
(言同学插播:想想那些喜欢「快速减肥/健身」的家伙,疯狂的忌口 & 锻炼了几天之后,便进入了「减肥永远在明天」的状态。)
安于现状者的模式是这样:
学一学 > 学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 永远停在了某个平台期......
(言同学插播:想想「差不多先生」。)
大家可以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自己也像上述三种角色一样。
当然,有时候这很正常,比如我们会骑单车,不代表我们愿意不断精进成世界冠军,我们骑车玩一玩之后,可能就会去玩别的运动。
但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模式带入我们在乎的项目中。
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我们借助这三个角色,更好的认识自己。
接下来作者写了两章过渡篇幅:
一章用来批评美国社会「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并引出观点:
「及时享乐」的社会风气使人们缺乏耐心,误认为成功就是一个巅峰接着另一个巅峰,一旦没有短期的回报就不愿意再投入用功。
一章提了自己练合气道的经历,及一个主要观点:
热爱平台期,就是热爱永恒的当下(eternal now),去享受那前进中必然到来的(技能水平的)攀升(spurts)和成就的果实,也平静的接受随之而来的又一个平台期。
所以两章加起来,我认为说的就是:
不要觉得成功是一个巅峰接着又一个巅峰,而是一个长时间的平台期,接着一个短期的小喷发,接着又是一个长时间的平台期......既然长时间要留在平台期,就要学会热爱它。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精进的五个要素:
- Instruction (接受好的教导)
- Practice(勤恳地练习)
- Surrender (敢于放下)
- intentionality (意向性)
- The Edge (突破极限)
Instruction 精要:
尽可能接受一流的指导。
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指出学生做得好的频率至少要和指出学生做的不好的频率一样。
教导的艺术在于,无论学员的资质高低,都能有效并且热情的教导。
新手在学习的起步阶段时,好的老师不仅要教技能的内部框架,还要指导新手如何完成精进本身。
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化学反应不好,学生要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判定好老师的方法,以及最后提出的,在精进之路上,学无止境。
Practice 精要:
- 把练习当成一个名词,不是你去做什么,而是你有什么,你是什么。在这点上,练习的意思,贴近「道」。
(其实挺难翻的,大家感受下原文,下面的 word 指的就是 practice。)
...the word is best conceived of as a noun, not as something you do, but as something you have, something you are. In this sense, the word is akin to the Chinese word tao and the Japanese word do, both of which mean, literally, road or path. Practice is the path upon which you travel, just that.
练习(作为一个名词)可被视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练习不是为了通过它得到什么,而是为了练习本身。
可能这段后半句不太好理解,作者举了个例子:
如果医生练医术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病人,那么这种练习并不算精进般的练习(master's practice)。对于大师来说,在精进之路上获得报酬很好,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归根到底,大师和精进之路是一体的。
通俗的说就是,练习一件事情并不是为了赚钱、出名那些外在的因素,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练习本身。大师们并不是投身于某项技能来变得更好,事实上,他们热爱练习,而这才让他们真正变得更好。
归根到底,精进是什么?精进是练习,是持续留在精进之路上。
这里附一段这章我比较喜欢的对话做收尾:
学生问:「我要花多久才能精通合气道?」
唯一值得尊重的回答是:「你打算活多久?」
Surrender 精要:
- 衡量一位大师的勇气,就在于衡量他/她放下的意愿。
这章中的放下,有很多不同的意思,比如「归零的心态」、「别怕出丑」、「别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别为过去的经验所累」......
- 在老师和必要的纪律面前,能够放下自我。
举个例子:
我刚开始打篮球的时候习惯了不标准的手型,导致投篮命中率不稳定(平台期)。之后有幸得到好教练的教导,按要求矫正技术动作(必要的纪律),过程中虽然不适应(air ball),但最后还是把过去习惯的坏动作改掉(放下自我)。
- 为了获得更高或不同水平的进步,能够放下自己辛苦取得的成就。
再举个例子:
我一朋友羽毛球打得很好,之后开始学网球,出现不适应,总用羽毛球的技术动作打网球,结果在最初的阶段就停留在了平台期,之后兴趣便不那么强烈了。
个人觉得 surrender 这一章,主要是在讲 归零与 unlearn 的能力。
有兴趣的朋友搜一下 「陶喆在 TED 做的关于 unlearn 的演讲」,可能也会有启发。
** intentionality** 精要:
说实话,intentionality 这个词真心坑了我,我实在没想到什么言简意赅的方式翻译它。
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
意向性(英语:Intentionality)是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
我想这句话应该还是过于抽象。
文中作者用了很多词来侧面解释它,如:
品质(character)、意志(willpower)、想象(imaging)、精神游戏(mental game)、愿景(vision)...
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解释这个词,如:
杰克·尼克劳斯(牛逼高尔夫球手)在设想(visualize)球的飞行线路和落点前不击球。
施瓦辛格认为一次用上全部知觉(consciousness)的举重,抵得上十次没有用知觉(mental awareness)的举重。
橄榄球的跑锋赛前会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跑位,以此来做精神练习(mental practice)。
合气道学员在脑海中想象完成某个投掷动作的画面或感觉,随后不断的练习以达到自己关于该投掷的想象。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通过上面的例子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 intentionality 的意思。
我个人觉得是,学会利用精神和想象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以更好的提升练习的效果和竞技的表现。
The Edge 精要:
这一部分就相对好理解了,一句话,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
不过作者提示我们,挑战极限之前应保证自己已经有多年的练习,并且确保自己知道安全的极限在哪(运动项目过度挑战身体极限对生命有害)。
好了,这一期就写完啦~
这期主要介绍的是 mastery 以及 mastery 的五个要素,而下一期,会写作者认为有助于实现 mastery 的方法。
最后点下题好了: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无量寿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