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读到第三章,联机学习,个人认为是目前讲的最有实践深意的一章。
本章说到的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已经颠覆到我。以前自己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后的学习,都不是功利的 ,或者说不能算是功利的,都是随行就市的,群里推荐了一本书,就急匆匆买来看看,但往往看到一半就没兴趣了,因为对她没兴趣了,实际上因为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放弃了。为了考个职业认证,买来考试书,所谓系统的学习下,这种也不是功利学习法。
功利学习法的整个流程简单归纳成知识学习的IPO。
I: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首先要明确,我需要的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要学什么内容,答案全都在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中。要像总结知识树一样,建立我们的问题树。问题树的核心也就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提问即思考,提问即创造。越深入的思考,提出的问题越接近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能提高问题的价值,提能被解决的问题,提能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
P: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学习的前提是要,在选择要学什么时候,要学会——识别知识的源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三手,四手知识上。学会了甄别源头知识,是功利学习法的前提。
其次要提高认知效率,
最后要萃取知识晶体,这个可以解决我们学了很多,总是觉得脑子不够用,提取不出来的问题。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更容易提取。将知识变晶体的方法论:“关书叙述”,也就是按关联、树状、序列、数据四种结构,梳理总结知识。
现在最欠缺的——联机思考能力,效率第一,你要把解决问题的知识学一个遍,黄瓜菜早就凉了,不要在思考这个知识不够怎么办,要想“谁会知道答案呢?”,给过钱,让他干就行了。比如APP在行,也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通过联机,把个体的能力实现幂率级的放大。书中还提出了最新的知识,并不在书本中,而是在大脑与大脑中面对面的碰撞中。
O:输出产品,通过自学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这一步最难,也是依据I和P的深度,才能输入不同深度的产品。起步,我只能通过写作输出一些心得,不断积累下去。通过学习一些价值投资方法,实践中,输出成果。不管怎样,方向是正确的,按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一天进步一点点吧。
知识学习的IPO方法论,其实并不深奥,以前也或多或少思考过,但没有实践,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我还需要深入打磨这个知识学习的IPO。人至贱则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