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周五啦,下午没事可以专心的把简历修改了。
其实,这份简历是我差不多一个月之前写的,写成的时候距离动笔也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初衷是想给自己一个更准确的定位,看到周围的同事纷纷跳槽,自己蠢蠢欲动,结果发现连一份简历都没有。于是乎,计划写份简历放在网上,观望一下。差不多元旦的时候,把写好的东西拿给一个兼职做简历顾问的同学看,看完之后被批太单薄,不像一个工作七八年的人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同时,他发来一发自己帮顾客改写的一份简历,让我参考。当时只觉得内容挺充实的,没了。想着去完善自己的简历,因为日常工作内容比较多,就迟迟不愿意动手。终于到这周,车间停产了,我的时间一下子充足了,修改简历也自然被摆上日程!至少在最近三天,每天修改简历这件事都会出现在我的日工作计划思维导图里。
结果是,我终于打开了自己的简历,把内容浏览了一遍,同时发现了两篇自己之前职位层级申报的材料,可以用作补充,也再一次印证了自己原始简历的内容单薄。最终,在还没能够做任何更改的前提下,下班了。
修改简历这件事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充分的体现了我身上的拖延心理。很多人来对拖延症都不陌生。在心理学上,拖延不等于拖延症,抑郁不等于抑郁症,“症”这个字就是一种病态、异常,“健康——》异常—〉疾病”是心理健康的三种状态。而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到“症”的程度,只是有一些类似的或者说初级的行为表现而已。
任务四象限里重要不紧急的事件是最容易被拖延的,而拖延之所以会发生,很可能是三个原因:不紧急,没有及时反馈,有难度。
不紧急:没有或者还没有到deadline,感觉不到紧急,不会触发责任感
没有及时反馈:做完不会有立即的反馈/奖赏,会有一种可做可不做、现在做以后做没差别的感受,不容易产生积极性
有难度: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完成,很容易被周围容易做或者娱乐性的事件干扰
我们想要改善拖延的情况,也可以针对上面的三点去做适应:不紧急的话我们可以把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细化到每一个任务的时间节点,这样的紧迫感会更强一些;自己制造或者寻找一些反馈/奖励,主动把自己的目标任务共享给朋友或者家人,让他们给予评价和反馈;有难度才有挑战,获得的成就感会更强,同样可以采取细化任务的做法,奖励每一个小成就,逐步实现。
然而拖延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就在我关上电脑要下班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我的简历目标受众是谁?!有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的简历结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确定了明天修改简历的方向。看看,这也是很不错的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