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由于稀缺原理在我们确定事物价值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很自然地,顺从专业人士就会搞些类似的小把戏。最直截了当的做法,是所谓的数量有限策略:告诉顾客,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不见得随时都有。
有时数量有限的信息是真的,可有时它完全是假的。不过,不管信息是真是假,卖家的用意都一样,让顾客相信一件东西很紧俏,从而提高他们在顾客眼中的价值,顺从业者能把这种简单的手法耍出各种方式和风格来。和数量有限,技巧相对应的是最后期限战术,也就是对顾客从顺从业者手中获得产品的机会作出时间上的规定。熟练的商家会利用这一倾向,对顾客设置最后期限并广而告之,激起顾客本来并没有的兴趣,这种方法主要集中在电影宣传上,最近我看到一家电影院在短短一句话的传单上就强调了整整三次稀缺原理,专场放映,座位有限,预定从速,过时不候!
片段二
面对稀缺压力,产生恰当的警觉还算容易,但根据警觉采取行动就难得多了。一部分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稀缺的典型反应阻碍了我们的思考能力。一看到想的东西要得不到了,我们的身体就亢奋起来,尤其是在涉及直接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更是血脉喷张,眼光短浅,情绪激昂,这种内在的冲动一旦冒出,我们的知性、理性的一面就后退了。处在此种亢奋状态,人很难平静下来衡量对策。
单纯了解稀缺压力的成因和运作原理,或许不足以保护我们,我们无法依靠对稀缺原理的知识来激发妥当谨慎的行为,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不妨还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把情绪高涨本身当成重要的线索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敌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靠对整 个形势作深思熟虑的认知分析,而是倾听来自内心的警告信号,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
不过就算我们确实利用高涨的情绪信号提醒自己平静下来,当心陷阱。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还有没有其他信息能帮助我们在碰到稀缺的时候做出明智决定呢?毕竟光是意识到自己应该谨慎行事,并不能说明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背景,让你多想想,再拿主意。
好在的确有这么一种信息能让我们据此对稀缺物品作出合理决定。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来自对他的占有,我们千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每当碰到某种稀缺压力,我们同时也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从这东西里获得什么?如果答案是占有这件稀缺的东西,能让我们享受来自社会经济或心理上的好处,那就去占有它吧,稀缺压力能相当准确地衡量我们愿意为他承担的价格——他越是难以得到,对我们也就越宝贵。可更多时候,我们想要一样东西并不是单纯的想占有他。我们想要它,是因为它实用价值:我想看它、喝它、摸它、听它、开它或者用各种方式用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尽管这一点非常简单,在在经历对稀缺物品强烈的渴望感时,我们常常会忽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