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雨老师文章中告诉我们,研究商业的逻辑中有四个不要:
第一,不要把商业当成物理学;
第二,不要简单或者是错误的归因;
第三,不要执著于概念;
第四,不要站在原地。
今天主要來讨论第四个不要。"不要站在原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在时间维度。不要站在此刻去看历史,用现代的眼光判断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应该努力的回到历史情境中去还原当时的场景。第二个层面是在空间的维度上,不要仅仅只是站在外部的视角去揣度一家公司或者是一个企业家所做的事情、所下的决策。而是要尽可能的以内部视角走入公司的那一步,甚至于是企业家的内心了解他们当时所做的决定的各种因素,以及权衡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的理解商业在时间与空间中来回切换能够看透商业的本质。
企业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一连串动态变化中如何取得各方的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权衡利弊,并且考虑各方资源以及我方利益,所作出的决策通常有很多考虑是从外部视角察觉不到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看待商业时更要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才不容易犯了「归因谬误」或者是「证实性偏见」的错误。
比如现在自己从内部的视角来复创业品牌发展的历程,其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2014年一年內创业品牌的发展就有12家店,是整个品牌发展最迅猛的一年,但是在2014年年底,我们在做决策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开始严格筛选加盟商,并且放缓开店的速度,而且把资源以及公司的注意力重心放在店面的经营管理上,尤其放在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个耗费资源、人力又得不到显著效果的一个决策。
当然,当时做决策时所分析的逻辑也是自洽的,经营好直营店以及加盟店,正向发展效应将持续不断吸引来加盟者,可以让品牌发展更健康。而事后才发现,实际上在2014年整体的经济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变动,趋势也开始由盛转衰。2014年是一个大的关键。之前与朋友在讨论他的连锁品牌也是在2014年达到了最高峰。这是一个重大的外部事件,但是当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重大的外部趋勢变化,导致我们在做决策时还是以自己的思考从内部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到大环境的变动。
当然,现在复盘时可以很清晰的回头去看到在当时所做决策逻辑上的错误,以及可能可以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但是,如果以空间及时间维度来重新检视这个过程,重走一遍那么会不会也作出相同决策呢?
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刚经过迅猛发展的一年,一切的形式都是向好的,所以那时候也很容易陷入迷失,容易让自己误认为发展的势头还是比较向好。但是冥冥之中也已经感受到似乎有些不太对劲,所以那时候也一直想要发展新的品牌,而且我们也知道在加盟店的管理上我们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以及问题,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可以扭转局势,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基本上也是有跡可寻。
另外,对于品牌定位在市场中,我们一直沒有清晰的定位,而且在发展的过程里面也发现到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模式开始在市场中出现的疲乏的情况。对于整个品牌的发展所需要或欠缺的资源,也没有花时间精力去整合或者是想办法获取累积。虽然透过代理推动品牌发展,但是也只是被动的等客户打电话加盟,当然也就没有发挥出长板结合的优势。其实这也就是在发展中完全忽略了战略,只是在战术的层面上不断的投入资源,最终资源耗尽,导致品牌开始衰落。
相反的,在市场中,有些为什么会逆势成长,与它的战略决策也有很大的关系。品牌定位清晰,主打的就是低价市场以量取胜,强攻县城农村的市场。透过上游供应链原物料优势,在店面以低价的产品迅速的打开市场占有率,快速的抢占行业稀缺资源(地段、市场主导权、品牌影響力)。另外,成功品牌的定位也正好符合整个大环境消费节奏变化,从大城市开始转向到县城以及农村市场。以及农民工返乡,二三线城市兴起的创业潮。品牌低廉的价格正好符合这一些大趋势的转变,所以可以迅速得到扩张,抢占市场。当然一件事情的成功因素里,不可避免会带有运气的成分,这其中肯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认知,还有做决策时不同的权衡,只是目前从有限的信息来看,可以得到以上的归因。
然而复盘的目的,或者是研究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是让我们能够更清晰看到商业的本质,分析归因出各种影响最终结局的要素,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的决策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动态视角从时间及空间两个维度来更深入的看到问题,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取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