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缘结漆水”
第三节坎坷尽历落西府 好峙原上好人家(下)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的就是漆水东面的沙地,说是前些年在河西,涨了水,又落了潮,河就改了道,人也就势种些面瓜,沙甜无比。
四姓庄的李家自原来就是个手眼通天的角色,市里有眼观,县上也有手插,村里的事情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要说有膈应的只有赵家,赵家人多势众,原先也是族长,颇有些不服李家。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自那李家市里的靠山倒了以后,自上而下就夹着尾巴做人,遇人客气,遇事公平,不争不吵,不抢不夺。
四姓庄的人都知道赵、李两家有嫌隙,却也没有格外治气,原因谁也没有深究,说不清也道不明。
孙,钱两姓人原以为李家再也无法再村里耀武扬威了,可是赵家并没有得意,担水照例,下地照例,赶集照例,风平浪静,李家也并没有就此退居二线,继续刻画着四姓庄的蓝图。
赵家接连救济了王老大三年,加给老太爷看病,再加上两年收成不好,粮食勉强够吃,可是要换成现钱的余量却是没有,老太爷的病时好时坏,寿衣寿材准备了好几年,可阎王爷只是个要钱的主,不是个要命的主,天天的丹药养身 ,顿顿的煎药养病,仿佛这病也得了好处,长住不走,病没治好,余粮全无。
王老大一声“干大”续了赵老太爷三年寿命,可人本自天上来,始终总是要归到天上去,赵老太爷这一倒头,就叫来了王老大,可儿儿女女,外甥侄子,包括王老大都发了愁,按当下的光景,赵家这一大家,各个门户亲戚都凑点出来,把老太爷安顿到地里还是够的。
可是老太爷年过九旬,是喜丧,也是老丧,好结朋友,得亲戚邻里待见,人多事杂且时间长,按俗还得一台戏,钱从哪来?把一个镇上的人家都考虑了一遍也只有李家能拿的出来这多钱。
得知这个事情之后,李家没有悲痛,也没有高兴,但也凑了凑,拿多了数,说丧事是大事,宽展体面些总好。赵家也没有过分感激,仿佛这是应得一样,大大方方的拿了回去。
十里八乡的都来看赵家治丧,都要兴冲冲来看赵家会有什么新奇,在听了因果以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恼不怒,没有赞扬,也没有损贬,正如一天的饭都白吃了,转身回家,躺起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