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看了芳华这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剧情片,感触颇深,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但是光是看影片就可以使我震撼。
那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一代人,遭受了太多,让我不禁想到李健《父亲写的散文诗》中末尾段填的词,“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机场风雨后就要抹去了痕迹”,正是他们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大风大浪,体会到了我们体会不到的苦,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灵上的创伤。
就如小萍,父亲在文革时被抓取劳改,母亲改嫁,从此再也没感受到爱,她孤独无助,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多余的人。后来在“活雷锋”刘峰的帮助下加入了文工团。她确实摆脱了一个不爱她的家庭,但却踏入了另一个被人嫌弃,被人排挤的地方。仿佛是从一个真空室到另外一个真空室,同样的令人窒息,她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
但在影片里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被誉为“活雷锋”的刘峰,他质朴善良,是文工团里最不起眼的兵,但他主动包揽文工团里的脏活累活,为大家服务,也是剧里对小萍最好的人,是小萍后来唯一的精神支柱。但他善良过了头,以至于人们对于他做的好事都是理所当然,这些事就应该是他做的,这样的人会逐渐被神化。在刘峰对林丁丁告白的时候他说“我有私心,我私心可大了”,这是他的内心世界,基本上不显露给外人。当然,他是有人性弱点的,他是一个过于浪漫主义的人,不想回归现实。他做好事,最大的原因是他想被赞美,被歌颂,人都是想被赞美的,但他在这一点上过了头,太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太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说话做事了,这种人最容易被人神化,人的属性却在一点点的丧失,这样的人是最不能让林丁丁这种世俗的女人接纳的。他的求爱和拥抱把林丁丁吓哭了---别人都行,他就是不行。
在经历这件事之后,刘峰回归了现实,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疯癫,他奔赴前线,右手动脉被打穿,他想牺牲,这样他就能被谱成歌传唱,而且还想着可能会由他心爱的姑娘林丁丁唱出他的光辉事迹。这场战争或者不如死去,那个年代清醒不如疯魔,倘若这样牺牲,刘峰便能被写成歌,小萍会一直舞蹈。
有人说:《芳华》是穗子朱唇皓齿咬破的西红柿,是练功房里低鸣的大提琴,是泳池旁戏水女孩儿们湿漉漉的乌发和男孩面前着急收衣裳时的娇羞,是深夜里不曾捅破薄纸的青春男女,往灯外围一圈红纱布,让毛绒绒的灯光变成罗曼蒂克的红,听邓丽君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