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巧的是今天午餐和徒弟在一起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散发形思维和多元思维,以及教思维重要还是教知识重要……
把两篇神话故事放在一起阅读,教学,让学生透过“神奇”和“奇特”发现故事的线索,《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对比阅读,再发现不同点……
导入:《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于是女娲炼五石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苍天补,四极正; 背方州,抱圆天……
预设,让学生阅读,再发现,再比对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这时,有些难度,再引导,聚焦对比,有个孩子发现了,原文和故事不一样,有差异。这时,大家明白了,这是神话故事,这是民间故事,是人们创编出来的。——虚构的,假的,改编的,想象丰富的。
再追问,有疑问没有?
十几个孩子齐刷刷举手:
他读到原文句段“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他说:夸父是真的为百姓考虑吗?人类就应该是有白天和黑夜啊,白天工作,晚上就应该睡觉,要黑才睡得着,如果都是白天,怎么可以呢?
他说:如果都是大太阳,或者说有可能都是烈日当空,人类的庄稼不会枯死吗?不会干旱吗?干嘛要把太阳固定在天上。
她说:既然夸父是神,为什么会夸父死呢?他可以许愿啊?祈福啊?他自作自受……我觉得故事有些矛盾……
我完全没有预设到孩子们会来“这一套”所有的讨论点就聚焦在光明和黑暗上。
怎样办?如何引导走向另一个“世界”走向“光明”的正能量和精神品质?我只能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我立刻回应:“那夸父追逐的仅仅是字意上的光明和黑暗吗?光明还蕴含了哪些意涵?此刻,教室一下安静的出奇,有些孩子眼在发光,在凝神。我真的佩服这些娃儿,几十秒后,有多个孩子一一相继举手了,说夸父应该还在追逐:“幸福、力量、快乐、希望、未来、温暖。”我一一板书出来。
小结:是的,夸父是神,神有神的思维和想法,但是他一心为人着想,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无论他追逐的是幸福、力量、快乐、还是希望、未来、温暖也罢,他的献神,甘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此刻,我出示ppt:
“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的,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现在看来,他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赞同吗?……
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直指刚才的新生成板书:幸福、力量、快乐、希望、未来、温暖,让孩子们齐读。
接着继续聚焦“奇特”找出奇特之处,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最后立足知识点:出示ppt选自《山海经》,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知道,我想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透过语言表面现象找到背后的语言规律才是语文教学思维、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的背后信息和文字背后的思维延伸才是习得、习言、习法不法二门。学生透过阅读,探索性的思考与对话,学习文字的概念与意义,这是“经由语言学习和思维学习”学习应该就是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如何学更重要。阅读如果只有一个观点,一种思维,一种语言,那阅读就白读了。
凑巧的是今天午餐和徒弟在一起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散发形思维和多元思维,以及教思维重要还是教知识重要;聊到了他本班的孩子;我也聊到了我班的孩子;思维的训练最佳时期;聊到我儿子,他的写作、他的阅读,他的小灵性;也聊到了他读书时的思维训练空白…… 我说,语文教学博大精深,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是可以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