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四 11月28日,持续分享139天
在婴儿的早期阶段,当婴儿试图感知、组织和管理他的内在和外在世界多种体验和刺激的时候,婴儿无法向母亲描述他的感受,但是通过投射性认同,婴儿能够诱发出母亲心里和它一样的感受。
由此可见,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原始交流的方法、一种早期客体关系的模型,一种与一个在心理上部分和自己分离的客体待在一起的基本方式。
克莱因认为,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发生在偏执——分裂态下的心理过程。个体将自体不想要的部分放到另外一个个体身上,接着在对方身上激起自己潜意识想要认同并加以控制的行为,以此来代替处理自身内部的冲突。
比昂认为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操纵,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分析师会觉得受到了操纵,以至于不得不在别人的幻想中扮演起一部分角色……”。
比昂把 被卷入成为投射性认同的容器的体验 比作是拥有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想法的想法。他认为,如果父母(或治疗师)无法允许自己接受来自儿童(或病人)的投射性认同,那么对于儿童(或病人)而言将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儿童依赖他们的父母来作为自己投射性认同的容器,这是正常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比昂将投射性认同视为个体治疗,以及团体治疗中病人和治疗师之间互动的必要形式。
投射性认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是以某些除去自己内心中不想要的部分,并以控制的方式将这部分放入另一个人的愿望为特征的。这个不想要的部分要么是从自体内部威胁破坏自体,要么是这个人感到这部分被自体的其它部分所威胁,它必须获得安全。
第二步
投射者对接收者施加压力,迫使接收者去体验他自己,并以与被投射的幻想一致的方式去行为。这并非想象中的压力,而是由投射者和接收者之间大量不同的互动所施加的真实的压力。
第三步
接收者对于投射的心理处理,以及投射者将这些被修正过的投射再次内化的过程。接收者包容或者代谢了这些被投射的感觉和幻想,通过接收者和投射者之间的互动,投射者再次内化这些已经经过接受者消化过的投射。
奥格登强调,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并不需要克莱因学派的理论和发展框架作为背景,同样地也不需要任何其它精神分析流派的框架。尤其是,没有必要非得将投射性认同和死亡本能、嫉妒或者原始性的攻击(constitutional aggression)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
奥格登问,当治疗师意识到他是病人投射性认同的接受者时,治疗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他什么也不做。治疗师应试图去感受病人在他内心中所诱发出来的情感,而不是去否认或者企图驱赶他们。治疗师努力去包容病人幻想和感受的优势就是他能够逐渐地去理解他所感受到的情感、以及发生在他和病人之间的一切。治疗师所接受的个人分析、理论训练以及他的经验都有助于他去理解、去包容。
主要类型
临床中常见有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情欲性投射认同。
依赖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女孩童年时父母离异,跟妈妈一起。但她有许多机会跟她姨妈相处,姨妈在生活上与情感上给予了女孩许多关照。
女孩上了大学,却仍然保持着在大小事情的决定上均由姨妈作主,也保持着在许多事情上求助于姨妈。甚至上大学(在外地)时要姨妈开车送,放假时要姨妈开车来接。
久之,姨妈有了不舒服感,内心有种不平衡的怨恼“你这么大了,怎么啥事还依靠我,况且你还有母亲呵”,姨妈也终于能直接拒绝侄女的一些请求。
但拒绝之后,女孩的一系列反应是:委屈,对姨妈哭诉中带指责(你一直对我都是最好,现在这样无情);沮丧与怀疑(对咨询师表达:原来姨妈是那样喜欢我,为什么她这样呢,是不是我不好了?);无助与无奈(对咨询师表达: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奈,虽然我有母亲但她自己都无能,也帮不了我,姨妈很能干也很爱我,但好像她不爱我也不帮我了。我明显感到,我是寄人篱下的!我好可怜好无助呵)。而女孩姨妈的反应是:又气恼又内疚。
女孩说,“其实我并不是不能做那些事,而是姨妈现在对我的那种态度分明是对我的讨厌”。但女孩不清楚,她为何要依赖姨妈做她能做的那些事?姨妈的态度为何那么伤害她?当然,要分析的话题有很多。还是回到投性射认同的话题。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不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条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
凡是治疗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能够识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这样看,是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需要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权力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他人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
例如,有的人在工作环境中,总表现得盛气凌人,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自己的逞强;特别对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总是显示他“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厉害,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虚荣需要。
在咨询关系中,他会无意识地表现得――他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无助感和压力感。
这样看,是一个人的自负,或自卑(害怕被瞧不起)在驱使人投射性认同。
迎合型
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同的人,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
例如,一个女士述说,她在生活中对人特别地好,从来是为别人着想,总是帮助别人,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在关键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为此他伤心不已也愤愤不平。
在咨询中,有的来访者总显得很谦卑顺从,不时地对你的依着、声音、观点呵是赞口不绝。这些人的行为给你的感觉是“这人真好”的被宠被认同的感动,久之你会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无形的压力感,那实际是不舒服的感觉。
迎合(或讨好)型的人,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才渴求他人的认同以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只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
所以神经症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幻想中的“理想自我”投射给他者,如果他者认同了投射过来的“理想自我”,便会沾沾自喜,甚至有感激之情。如果究其心理根源,迎合投射性认同的背后是分离焦虑,或说讨好的动机是接纳情结。那些什么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人的压制不满、害怕拒绝的防御,也可说是人渴望被接纳的主要手段。
这样看,是人的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在搞投射性认同。
情欲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当事者是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关系,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望。
这一投射性认同模式,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并且很容易分析到,是当事者内心的性饥渴、性冲动、依赖情结等,在制造投射性认同。(摘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