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华杉详解
这一段,是记叙孔子在乡里的生活。
“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入太庙,每件事都仔细询问。这句前面有过,重复了,似乎不该出现在这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殡”,死者殓在棺,暂停宅中以待葬,这个棺叫殡,以宾客待。《礼记·檀弓》有记载:“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应该和这说的是同一件事,有朋友从他乡来,不幸病危,要死了,孔子把他接到家里来住,死了又为他送葬。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好朋友,有通财之义,朋友送的东西,即使是送车送马那么贵重,也笑纳了,不拜谢。但是,如果送的是祭肉,那要敬他的祖先,一定要郑重严肃地敬拜。
“寝不尸,居不容。”“尸”,指平躺如死人。睡觉不像僵尸那样平躺着,大概孔子都是侧卧而睡。不平躺,是觉得平躺有一种惰慢之气。“居不容”,大家在的时候,不为仪容,不像要上班会客一样收拾齐整,比较放松。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齐衰”,前面解释过,丧服。看见穿丧服的,虽然是平时跟自己亲狎随便的人,一定变色致哀,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冕”,冠冕,是有爵位的人,或者盲人,即便在家里私人会面,或经常相见,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废礼,保持礼貌。
“式负版者。”“版”,是国家版籍,“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国家有什么重要文件、通告、布告,都在版籍上,路上碰见背着版籍的人,也要附身,向国家致敬。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人家请吃饭,如果看见宴席丰盛,上了“硬菜”,一定变色而起,以致其敬。这个我们要注意,人家请客,上什么菜,是花了心思就没收到效果,你反应很大,对方就很满意。
“迅雷风烈必变。”狂风暴雷,一定脸色惕然恐惧。
那圣人还怕刮风打雷吗?
怕!当然怕!自己家房子没问题,别人家恐怕有问题。这么大的狂风暴雨,恐怕有人要受灾啊!一想到这儿,恻隐之心,担忧之情,油然而生。仁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什么都怕!那啥也不怕的,它关注的只是自己,这是多大差距!
“升车,必正立,执绥。”“绥”,是拉着上车的绳套。孔子乘车,一定站直了,手挽着绳套,注意安全,这跟我们今天坐公共汽车、坐地铁一样,站稳了,手握扶手,小心别摔倒。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亲指”,怀疑应为妄指。孔子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手不到处指来指去。因为这三个动作,都容易让人生误会,往后看,别人不知道你要看什么,在车上指来指去,又高声说话,下面的人以为你在指着他说他,不高兴。如果是指挥车夫驾车,就更糟糕了,现在有统计,夫妻吵架,一半的诱因,是因为一方开车,另一方指挥,就吵起来了。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这一段是讲野鸡。孔子和子路出门,看见野鸡。“色斯举矣”,那野鸡看见人的脸色一定,马上举身飞走了。“翔而后集”,飞走了,要再停下来的时候呢,在空中盘旋两圈,仔细观察,确认安全,才降落下来。孔子就感叹了:你看那山梁的野鸡,它也懂得时宜啊!好多人还不如这野鸡啊!
《吕氏春秋》说:“君子犹鸟也,骇则举。”古人还有“三揖而进,一辞而退”的说法。人家请你,一定要请三次,确认不是客套话,是真要请我,我才去。人家要我走呢,一次就够,赶紧走,最好不要等人家提出来,“色斯举矣”,看人脸色难看,赶紧自己先走。
还有呢,是去危就安,孟子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圣人之时也。”知进知退,知道哪儿能待,知道哪儿不能待,野鸡都知道,人却不知道。
“子路共之”,子路听到老师夸这野鸡,就向着野鸡拱手:向野鸡学习!子路一拱手,那鸡以为子路要抓它,“三嗅而作”,“嗅”,怀疑本是狊(jú)字,错写成臭,又再错成嗅了。“狊”,上目下犬,像狗一样警惕地看,以及鸟张开双翅的意思。
那野鸡看子路向它拱手,警惕惊视之下,“三嗅而作”,扑腾几下翅膀,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