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解周易大全》一书中关于律吕调阳问题的记载,感到疑问很多,先记录下来,再找相关资料详查。
书中记载,传说: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这是说黄帝时期的伶伦,制作了乐器,规定了六律和六吕用来测量地下阳气的变化,用来测定二十四节气,所以叫“律吕调阳”。
伶伦用竹子做成十二根竹笛,最长的长九寸,可以吹出B调的黄钟这个音,也可以理解为B调的宫音。最短的长四寸六分,可以吹出B调的应钟这个音,也可以理解为B调的变宫音。这里的疑问是只规定了竹笛的长度,没有规定粗细,是不是竹笛制作时只要长度确定,音高就可以确定了?
下面讲,在冬至前,将六根代表六律的竹笛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依次埋在西北的阴山中,露出地面的长度一致。这里的疑问是,西北是指以中原地区为标准的西北呢,还是随便什么地方的西北方。还有阴山是指西北有座山叫阴山还是山的阴面。
在竹笛内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灰最轻,叫暇莩。做好围挡和防护措施,确保风不能吹进来。到了冬至,一阳生,九寸长的竹笛里面的灰就会被吹出来,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个声音就叫黄钟,这个节气就叫冬至,这个时间就被称为子月,也就是十一月。到大寒日,第二根竹笛发出太簇音,也就是商音,这个时间被称为丑月,也就是十二月。雨水节气,第三根竹笛发出姑洗音,就是角音,时间是寅月,即一月。春分节气,第四根竹笛发出仲吕音,就是清角音,时间是卯月,即二月。谷雨节气,第五根竹笛发出林钟音,就是徵音,时间是辰月,即三月。小满节气,第六根竹笛发出南吕音,就是羽音,时间是巳月,即四月。
先记录至此,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