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篇作业中发现了《图解周易大全》一书中,六律和六吕的名称似乎不对,在书中前后不能对应,不能自圆其说。
带着疑问我又查阅了几本音乐书籍,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主编:孙继南 周柱铨)一书中也是按这个顺序排列的阳律和阴律,“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称六律,是为阳律。其余大吕等六律称六吕,是为阴律。”
《中国音乐史》(祁文源)一书中说:“十二律中,六个单数音称律,六个双数音称吕或同,故有时称”十二律吕“或”六律“、”六吕“。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上册第三章《西周》中也有相关记载:到了周朝,已经有十二律和七声音阶(41页)。【”律“和”同“、”吕“】一般说来,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十二律就是十二个半音。但关于十二律,古代还有另一些与之有关的名词。对这些有一个理解,将有利于以后对一般中国乐律论著的阅读。就古代最严格的意义而言,十二半音中,单数的半音和双数的半音有着不同的名称;六个单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律“,六个双数的半音,则另有专名,被称为”六同“或”六吕“(在古人所用的”金文“中,”同“字的写发育后世”吕“字写法相同,因之有”同“和”吕“两个名称同时并用的情形产生。关于”金文“中”同“字的考证,参看阴法鲁《先汉乐律初探》)。律与同或吕之关系为:六律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为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所以,狭义的”律“仅是指单数的六个半音而言,这十二个半音也可以统称为”律吕“。但一般比较简单的用法,则不管律或吕,是将十二个半音统称为”十二律“;在这里,”律就兼指“律”与“吕”而言,而有着较广的意义。【乐律、音律、律吕、律制】这些名词,一般都可以互相通用;其内容可包括绝对音高、十二律体系的构成、音阶形式、调式、音域等方面。
通过以上考证,可以明确的说,《图解周易大全》中六律和六吕的名称是错误的,那么十二律对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也就是错误的。
正确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冬至——黄钟——子——十一月、大寒——太簇——丑——十二月、雨水——姑洗——寅——一月、春分——蕤宾——卯——二月、谷雨——夷则——辰——三月、小满——无射——巳——四月,这半年阳气由初生到至强,用六阳律,即六律,按照音高从低到高排列,用于律吕调阳的竹笛的长度从长至短。
夏至——应钟——午——五月、大暑——南吕——未——六月、处暑——林钟——申——七月、秋分——仲吕——酉——八月、霜降——夹钟——戌——九月、小雪——大吕——亥——十月,这半年阴气由初生到至强,用六阴律,即六吕,按照音高从高到低排列,用于律吕调阳的竹笛的长度从短至长。
阳气越足,发出的音高越高,阴气越足,发出的音高越低。所以冬至日黄钟音高最低,夏至日应钟音高最高。越接近冬至,音高越低,越接近夏至,音高越高。后来也就用十二律来校正音高,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就“与天地准”,符合天道,符合自然。
关于“姑洗”的写法,《图解》一书中写作“估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一书中写为“姑冼”;《中国音乐史》一书中有“姑洗”和“姑冼”两个矛盾的写法;《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写作“姑洗”。到底怎么写,第一个字,几本音乐书籍中都用“姑”字,第二个字《中国音乐史》一书中前后矛盾,另外两本音乐书籍中杨荫浏先生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似乎更可信赖,所以我支持“姑洗”这个写法,留待以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