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对象了吗?”
过年串门的时候,我本以为我会经历这个问题的洗礼。
叔叔却只是淡淡提了一句:
“五世同堂全指着你,别丁克就行”。
之后小酌几杯,他说出了原因:
“一步错步步错,年轻人该多捯饬捯饬自己。”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叔母不再在旁边。
他接着说:
“我以前以为的‘必要支出’,透支了我现在的消费能力。”
②
“小伙月赚5300能存5000元,一个月生活费300元!”
前些日子,这条微博引起了讨论。
很多人表示不支持——
生活不是生存,我们不仅仅只是活着就可以了。
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毫无品质可言。
当然,也有人对他表示认同——
存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
日子清贫点,总好过紧要关头掏不出子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表示“羡慕”——
这些人大都是四十多岁,事业有成。
为什么会羡慕一个月收入5300的年轻人呢?
叔叔的话给出了我答案:
他们曾经的“必要支出”透支了他们如今的消费能力。
这件事情,还要向前推移十年,
从他们的三十多岁开始说起……
③
叔叔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是幸福的。
结婚生子,
有一处居所,
一辆涨面儿的车。
事业处于上升期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那一年,他升了职,
他决定奖励一下自己,
便花了大部分钱在开发区购置了几套房产。
碰巧,国家开启了二胎政策,
于是他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小家伙的诞生,
以前的房子和车子空间就显得小了些。
于是他又在城里买了一套更大的房子,
然后又换了一辆更大空间的车——
当然,必须还得涨面儿。
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叔母辞职在家带孩子。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认为这些都是“必要开销”。
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却出现了大问题——
公司出现了财政危机。
本来公司贷款周转资金是常态,但没钱就很可怕了。
眼看着贷款的利息越来越高,于是他打算抛出开发区的房产。
但那时候他发现,房子升值是快,但却有价无市。
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低价出售。
卖了房子和车子,终于清了贷款,
但他手头也没留下多少家当。
然而,正如他所言,
一步错步步错——
接近五十岁的他,面临着大儿子结婚的事宜。
而在那之外,还有小儿子的学费、生活费。
大儿子自顾不暇,这些自然也落在了他的头上。
这掏空了他所有的积蓄,
但此时,最严重的的问题来了——
他面临着“退休”。
一旦他失去工作,虽然不至于饿死,
但要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是万万不能了。
大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小儿子刚从学校毕业……
面对着孩子们的问题,他愈发感觉力不从心,
过几年搞不好还要拖累孩子。
“以前啊,我想着把最好的给他们……”
叔叔摇着头,又喝了一口酒,
“却没想到现在落得如此下场,老婆和两个孩子,一个都没顾好。”
④
这不仅仅是我叔叔面临的问题,
也是很多三十而立的人的写照。
三十多岁的人,
无论男女,大多数都处于事业上升期。
你有着光辉的前途,
自然不会满足于眼下的生活。
总是想着更好的——
事实上,对于当下的你而言,
这一切都在能力范围之内。
但未来呢?
一本叫《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你自己》的书里有过一个统计,
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内容,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把它分享给大家:
【假设你现在30岁,
计划55岁退休,
终老年龄是80岁。
目前城市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支出最基本的消费是1500元/月,
暂考虑4%的通货膨胀率,
25年后,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
需要4000元/月。
25年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
4000元/月×12月×25年=120万元,
如果加上旅游、休闲支出,
按月消费最基本的1000元计算,还将增加80万元,
80万加上前面的120万,总共200万元——
这还只是一个人的生活支出,
不考虑生病等意外情况,
夫妻两个人,保守估计也将超过400万。】
400万!
这还是2009年出版的书里做出的统计!
扪心自问,
30岁的你,
1500元/月的基本消费足够吗?
把它换算成你们现在的收入和支出算一算,
25年后,你需要多少钱来维持生活?
⑤
“我很好奇30岁存款还没有超过10万的人是怎么过活的。”
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是挺讶异的,
一个在基础行业做工艺的兄弟,
一个月工资顶满天也就破万,
那还得至少在行业里待上七八年,
他哪来的自信嘲讽?
“存钱。”
这是他的回答。
他给我做了一个很简单计算:
“假设你的手头有10000元,
你存在银行里,活期的利率是0.35,
一年以后,你可以拿到10035.58元。
如果你存定期,利率是1.5,
一年以后,你可以拿到10150元。”
我对此不屑一顾:
不就几百块钱嘛?
而且存定期,万一我有急用怎么办?
但接下来他说的事情让我瞠目结舌:
“如果你每个月存一千块钱呢?
一个月存一千块的定期,应该不是大问题吧?
它对你的生活水平影响不会太大。
我们来算一下,你的本金是10000元,
每个月存1000元,
一年过后,你可以拿到22330.00元。
十年过后呢?
你可以拿到167284.84元。
怎么着也有10万了吧?
这还只是存钱,
如果会一点理财,那还会更多。”
我心里头早已泄气,
嘴上还是有些不服气:
我20岁的时候,
一个月拿不出1000块钱,
也没有10000块钱的本金啊!
他摊摊手:
“10000块的本金可以找父母借,
父母不会收你的利息吧?
扣掉10000块,你的存款也超过10万了啊。
至于1000块的投入……
就靠存钱嘛,
所以我说存钱啊!”
⑥
当然,我们今天谈的不全是理财,
我更想谈谈两种思维:
一种是“分离思维”,即那位大兄弟那样,
“拿出一部分钱”做不同的事情。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
但真正运用在生活里的人却不多。
就像我的那位叔叔,
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购置地产,
如果不是把大部分钱都砸进去呢?
如果他分别投资不同的项目呢?
还有一种,就是题目里的“规避非必要支出”——
同样像我那位叔叔,
如果他不跟风生二胎,
或者生了以后不急着换房子、车子呢?
如果不生二胎,叔母也不会辞职带孩子,
如果不换房子、车子,他至少能攒下几百万。
那么在事业上遭遇滑铁卢的时候,
他还会这么狼狈吗?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容易钻牛角尖,
一些浅显易懂的逻辑如果没有那么一些提点,
也许一辈子也想不到。
比如,
我们的“必要支出”也可以利用一下“分离思维”:
我们把它分离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现在”,
一部分是“未来”。
投资“现在”,事实上就是为了当下的生活,
撇开物质,我们会去学习很多与工作相关的东西。
这很好,但你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在上面,
你以为你学习专业知识,所花费的时间是“必要支出”,
但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你的“未来”。
因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除了现有的知识,我们还应该学习一种“思维”。
就像我,看了再多的化学书,
也学不会“分离思维”和“规避非必要支出”。
所以,除了对眼下有用的知识以外,
你还应该在闲暇时间去看看其他的东西——
阅读,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些有趣的观点和人物的传记。
这些东西也许你一时之间用不上,
但也许在某一天,就会给你许多提点。
方文山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当初我有一件事情做对了,
就是不带功利性的阅读,
然后阅读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事情。
这本书是这个人的心血,
然后是他的Baby,
可是你却一个下午,一杯茶,一杯咖啡,
就把它化为己有了,
所以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事情。”
一篇文章,蕴含的可能是作者半生的生活经验,
用最有趣、有爱的方式展现给你,
在娱乐的同时得到灵光乍现。
就像《流浪地球》里的故事一样,
点燃木星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实际只需要一根“火柴”——
阅读,也许就是你的那根火柴:
无论你的人生经历多少磨难,
这根火柴都会悄然燃起,
穿透黑暗,
为你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