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部门里来了一批新员工,初入职场,所有新员工还算是表示出职场应有的情商,算不上主动,但交代的事情总算还是能够去按时完成,转正考评时,我作为部门的主管,认为这批新员工素质还不错,都在转正建议一栏填了同意给予转正。
转正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陆陆续续有几个人向我提出辞职申请,理由各种各样,有的是要回去结婚了,有的是要去帮家里忙,但辞职报告中无论说了多少前缀,最后总是要加上一句话“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工作”。
每次看到这句话时,总会把辞职的新员工叫来,问问他想象中的工作是什么。
大部分的答复是原以为银行业是坐在现金柜里面,没有太多的压力,或者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面,等着客户上门来,喝着咖啡跟客户谈起大生意。但来了之后才知道每天要像保险推销员一样打陌生电话、上门扫街扫楼,自己作为一个985、211大学本科毕业的金融毕业生,却干着跟自己专业看似没有太多关联的底层工作。
晕倒,是大学给你们过高的定位了,还是理想化的电视剧看多了。
都妄想着混了一个文凭就想着能够飞黄腾达,殊不知不管起点如何,都需要脚踏实地。
在这个看业绩不看文凭的时代,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要么需要具备特殊的资源,要么具备特别的能力,要么你站对队伍、是领导的人,只要具备这三种条件之一,就有成为管理人员的条件,我常常以此来鞭策相当将军的员工,你具备这三种条件中的一条吗,如果你还没有,那么就该脚踏实地的去拓宽自己的人脉、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领导的信任。
反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毕业于名校的大学生,原本很内向,害怕与人接触,期望的工作是能够与物打交道,但事与愿违,最终还是被分配到市场岗位,人力部门给的理由是财务、会计、人力、营业已经没有编制,而且人力问了一句,你会报税,你会跟税务局沟通商量吗,我说我不会,但我可以学,人力说现在通过各种关系想进来后勤岗位的人在外面排着队,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啥都不会的人在这个岗位上。
说实话我对人力的话即生气,但对自己不争气更多一些,大学学习了四年的会计书本知识,却连基本的实践都不会。
就这样,找不到工作的我只能老老实实到市场部门去报道,拿着那微薄的基本工作,被前辈使唤来使唤去,做着在别人看来“低贱”的工作。对于失落感,我也多少次想过放弃,但回头想一想,就这样放弃了算什么,放弃之后自己又能做什么。咬咬牙,就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6年下来,我不断扩宽自己的人脉、提升自己的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到了领导的信任,当然,也站对了队伍,最终成为了部门的主管,成为独挡一面的一方诸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们妄想一毕业就能当上管理岗位并不现实,倘若真让你当上了,光想着用书上的知识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客户关系并没有可操作性,现在的本科大学毕业生实在太多了,而中国目前对于营销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大部分的本科生都很难得到研究经济政策、股权投资等等看似高大上的岗位机会,大部分解除的都是市场的基层岗位。
因此,放低自己的身段,但别看低自己,调低自己的预期,但心中要有理想,敢想敢干,但要脚踏实地,机会总是靠自己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