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问今天看什么书?山口周《哲学是职场有利武器》和知乎《淘宝新店指南》,让你失望了,如此庸俗。
莱斯利·莱文的《极简哲学史》在手边,雷德·海斯蒂的《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也在,可是还是翻了这两本。
读书写作对人的改变,没有切身体会,有些裨益,终究有所发现。会有感受,这样经历思考,还有人和我们一样,或者做过完全不同的事情。
树上找不出不同样叶子,河流每日更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造就什么很难说。身边的人,你的行为举止对他,更有只是一个特例。譬如你的猫,听见铃铛会专注,会认真的追逐,不管引向何方。
另一个高处,人会不会如同猫,被概念和认知牵引,表达出盲目呢?各种目的性导致了行为的聚焦,存在让人丧失了判断,过着没有检视和反思的日子。
找些奇怪的书,会有不同感受。譬如杨华《乡争》,描写竞争塑造60万中国乡村和5亿农民的未来,可能比《高卢战记》另有况味,灵魂之中,不应只有情趣,还应有人类生活。
读书不能让人走到多高,拥有多远视野,历史上有太多人利用这个工具,走向虚无,走向毁灭。文明的奠基,人类的弱小思维,最后都是被埋没。
很多人积极鼓励完成高度凝练的阅读。告诉一本书中就拥有真理,懂得世间一切。我不太相信,像金克木老先生的《书读完了》,最终只看到了人走向了终点。
池宇峰在《书的全景》中说:“了解了本书的内容,你就基本掌握了世界框架,看到了人类的边界,在孕育无限可能的人生道路上看清方向,并找到通往成功、财富即幸福的捷径。这就像开启人生探险前,你已经点亮了整个地图。”书中描绘了15条山脉,用88本书构建了人类的文明历程。
读完就能有捷径吗?成功、财富和幸福,每个人有自己的道路。
经典中能够看到太多的独特理念,作者努力挑战蒙昧的认知,希望得到清晰的概念,行走过程,总是有人说,他们获得最后答案。其实都知道,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片面的,扭曲的,残缺的,可是,依然要去争取看到更多。
王充闾说:“在任何时代,追求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人,总是占全社会人口的极少数,我甘愿加人这个极少数人的精神贵族的行列,对这一选择我将至死而不悔。我有我的快乐,甚至是幸福。”
王老文字是充满智慧的,用心提炼总结。他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
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输出知识、沟通思想、做出判断,迫切需要注人新的能量,补给营养,否则,人就会老化,就会僵化,就会退化。
如果一旦陷入其中,他就会发现,生活每天都一样,没有任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