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十年逝去,又是一年高考志愿报名时,突然想起自己2012年填报志愿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自己怎样进入自己所选择的大学的呢?
[自己2012填报高考志愿时,从现在的角度可以说也不亏,因为人们看事情都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自己感觉现在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有时也会有所收获,这样也就对生活感到比较满意了,现在从事一份教职工作,也许还能够小小的实现自己的一点点的价值吧,这就是在满足一些基本的物质需求上的,人们想要得到自我价值上的实现吧。
常常用一句话来自嘲“身为年轻同志,不工作干啥呢”,(苦笑脸)也许是因为自己对于的生活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原因吧,现在工作的状态就是8107,早上8点到办公室上班,晚上10点钟下班,每周工作7天。比996好的一方面就是大部分的是因为自己要想去从事这样的一份工作,于是对于加班没有太大心理上的排斥。
当时自己走的提前批,比正常进学校专业的分数要低个5-6分左右,虽然在提前批上还有比自己分数更低的进工程,但是人生怎能那样的精准,能够以最低的分数,进到不错的学校呢?
回顾10年前的高考时,和一帮同学在出分之后去学校旁边的网吧包夜查自己能够报名的学校,那时大概是6月24日-26日,那时自己的分数在河南考生中排名20000多点。自己能够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呢?自己要学什么样的专业呢?对于这些问题,完全是一头的雾水,懵懵懂懂中充满着茫然不知所去。
有人说:“报考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的,但是那时的我作为没有进过辅导班,更没有进过兴趣培训班的我,对于“兴趣”这一名词的理解仅仅也就是停留在纸面的意义上。我不知道什么是兴趣,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在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的十几年中,除了吃饭睡觉学习之外自己做的事情屈指可数——从事农业劳动(也就是下地干活),然后比较轻松地就是去放羊,家里那时候养了有3-4只的羊吧。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就会去树林里去放羊,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放羊这项工作的,因为树林里比较凉快,同时还可以拿着作文书,或者小说来读,从地里捡块半砖头(正块的砖是没有的,那还能盖房子用),或者将拖鞋脱下来坐在屁股下面,吹着夏天的凉风,看着手里的破久小说书或者作文书,自我感觉非常的享受。
[i为何是破旧的书呢?说到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遇到的第一本小说书,那本书当时已经没有了封皮,书里面的纸是像现在笔记本泛白色的,纸有点脆,有种如果你翻书太快这书就要烂的感觉,这是从邻居的家里看到的,那时自己大概是7年级吧,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可外出,看到这本课外书,看到书中描述的情节,自己被深深地吸引,就是感觉非常的新奇,后来进入高中后才偶然的记起书中的内容,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情节有些相似。那时没有兴趣,没有人指导,父母小学文化水平,自己也不知道专业是什么意思,那怎样报名呢?嗯,那时幸亏还知道什么是工科,想着不管怎么样,男的学工科就行,于是只找专业中带“电的”,带“自动化”字样的专业报考。
那怎样选学校呢?根据排名,看了看原来去年和前年省20000多名的人被什么学校录取了。就选择这个学校,主要是看学校的名字,感觉和找对象中的“看脸”意思有些像,学校的名字看着舒服呢,就选择这个学校,例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看着名字挺舒服的,这样大概定出了5-6个学校。
学校定了专业定了,不了解学校的特长专业是什么,不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是什么意思,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后能从事什么样工作,只是将分数高的排在前面,录取分数能够低一些的放在后面,这样自己填好了志愿。完全实现了自主报考,以至于后来通知书来了自己也有些疑惑自己填了这个专业吗?
人生有时就是难以预测,在这样关键的人生节点了,就是这样决定了,看似草率,但它仍然这样的重要,这决定的的确确的影响了我的现在,也将影响之后的生活,乃至一生。
在2012年的8月份,我独自一个人拿着通知书,经过27个小时的硬座,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拿着被子、春夏秋冬的衣服,下了车,第一次望着从地下通道到火车站出口台阶。
思考着,拿这么多东西,自己可应该怎样上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