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又如此真实。”
看完《超脱》已经五天,我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去描述它带给我的后劲。母亲调侃我说不该看这部电影,因为看完之后我脸上的笑容更少了,整天郁郁寡欢。
我则回:“我只是想做个局外人。”
那就从本身的剧情开始说起。被学生和家长咒骂、吐唾沫、威胁的老师,把猫装进黑色袋子里虐杀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毫不顾虑的社会少年……人性的遮羞布毫不留情地被揭开。亨利也是这个充斥着低谷和绝望的社会里的受害者,他与梅瑞荻丝,他与妓女艾瑞卡,他与外公,都像是挣脱不开的网。
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地像刀尖刺向他的胸膛,他不想和任何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所以选择了做代课老师,但也尽可能地去唤醒那些深陷泥潭的孩子们心中的一点光,尽可能做到他所说的“去引导年轻一代,不让他们破碎,不让他们堕落,不让他们变得一文不值。”
而那个被家人同事无视存在的男老师,面对亨利的关心询问,嘴里颤巍着说“你看见我了?”;那个被资本裹挟失去话语权的女校长,无力地倒在地板上;那个用幽默的话语去感化坏学生的老头,心里是否也恨透了命运?亨利像是个匆匆路过的旁观者,又像是个亲历者:“每个人早上都是带着问题出门,晚上回家再把问题带回来。”
对于梅瑞荻丝而言,他是最后的光,可他的疏离和所谓超脱恰好成为了钉住她的十字架上最后一颗致命的钉子;对于艾瑞卡而言,他是唯一的亲人,可亨利在给了她短暂的希望后,又一次对着她锁上自己的房门,留给她黑暗。
“我想要这个。”“不,那是我的。我想你适合这个。亨利在职的最后一天,梅瑞荻丝当着他的面吃下了哭脸蛋糕,用自杀作为解决这些暂时性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法。亨利意识到没有人可以真正逃离生活和环境的枷锁,他选择了接回艾瑞卡,两个人在阳光下相拥的场面,是整部电影最美好的结局。“人生本就是一场艰难的救赎,穷尽一生我们要学会的,不过时彼此拥抱。”
一个女孩的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换来了另一个女孩的重生。
这只是部分剧情,过多不再细谈。
当我跟朋友分享我的心得时,她回复我说:“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有时候真的很像男主,就像是濒死的松树,枯槁又孤高,有着腐烂的松香,散发着易碎感。”
想来也确实,亨利手边时刻出现的日记本,他倡导的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都和我有重合。我总是希望我的大脑能被生活的剧本安排得忙一些,这样我就不会再吃饭时,睡前躺在床上时,忽然回想起我过往痛苦的经历,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失败,我眼前看到过的昏暗无边的社会。
就像史铁生说的“唯有文字能担此重任”,不管是在日记本上,在草稿纸上,还是在快捷备忘录里,都有曾经在我脑海里杂乱飞舞的万千思绪。我会在半夜控制不住地去哭,母亲说我太感性,我说,是我的文字没有辜负我,它救了我,它让我看到了众生皆苦,可也让我看到灰烬深处,仍然有留给我的余温。
我渴望爱么?也许罢。
之前看到过一个“infj表达爱的方式”,还真有些符合我。我从曾经的十分重视朋友,到现在变成重视我和我自身的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可我再怎么努力在自己的心周围设置各种屏障,给自己打上“孤独”的标签,还是有人能成为我这根凋零了千百年的枯木的,逢生的春。“不要拼命参透存在主义本身,而是要理解存在主义的合理性,我们要学会的,不过是拥抱彼此。”
“如果你感到处境困难,你需要一个和你聊天的人。”可惜我不主动,我太含蓄,我对待这段关系,就像是写小说,想得太多,伏笔埋了千层,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照应在最后总会出现。
就到这罢,也算是对这五天做个告别了。
文/如一如清水
2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