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我很喜欢的月份,不仅因为这时间是杭州难得的春天,更重要的是4月有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4.23世界读书日。
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现在我也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问大家。
今天汇报一下我的思考。
人要读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缩短经验积累的时间。人类和其他动物都面临着继承前人经验的问题,共同的方式是基因继承,用几万的时间把一个必需的经验传递给后代。比如:人类小孩病没有被蛇咬过,但是依然害怕蛇。但是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除了这种原始的效率极低的方式意外,还有文字。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可以很方便地传给后人,那就是书!所以看书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文明的经验积累,不需要自己去经历然后去积累。
第二、经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写出来不同的书。而读者看到的可以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现实的生活。我很喜欢的李笑来老师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七年就是一辈子。他认为七年就可以完成一个人一辈子做的事,七年之后就可以换到另一辈子去过了。比如,他之前在北京新东方教写作,后来出了自己的书,再后来成了中国比特币的首富,现在一直在做投资。他一个人过了好几个人的一辈子。人生阅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做不到这样,但是可以通过看书,获得其他人一辈子的体验。
第三、与高人对话。在我的概念中,读书就是要读好书,一般的网络作品我看的很少。因为每个爱书人都有一种人生的痛苦,就是:好书太多,一辈子太短。我计算过:如果一个月读2本书(当然是精读),一年只有24本,十年只有240本!大概可以放满一个普通书架的两排。面对这个事实,我的策略是只看好书,只看那些值得多读几遍的书。读经典,就像在与高人隔空对话,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基于以上三点,我的读书目的看起来只与自己有关,与世俗意义上的工作、就业没有关系。但是我并不认为有其他的目的是坏事,只要能给你动力开始阅读就很好。下面说几个本来上不得台面的读书原因,但依然促成了很好的效果。
1.与人比赛。高中时,我跟我的父亲打赌,看谁读书更多。当时还是高中生,真的不懂什么高大上的读书目的,只知道父亲读书不少,家里藏书很多,但是我想比他读的更多。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看各种类型的书,也不固定看哪一种。结果就是,我培养了一个阅读的习惯。现在我的包里常常放着一本书,出差时肯定放一本在行李箱里,多重都要带。空下来15分钟以上,我更愿意拿起书本,而不是手机。
2.与学生谈话。工作之后,我需要跟很多不同思想的同学谈话,常常感叹人跟人的想法怎么能有如此大的差别啊!想要用道理说服另一个人真是好难好难。本领恐慌啊!怎么办,我只能求助于前人的智慧,那就看书吧。至少可以作为谈资。慢慢地,我感到学生听不听老师的,不在乎说了什么,更在于是谁在说。如果学生喜欢,甚至崇拜一个老师,那么这位老师说的话就有力量,就能打动学生。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3.教育孩子。当妈妈之后,时刻感到责任重大。老人都说,好好培养孩子!但是没有人说怎么培养!怎么办?他们可都是培养过我们的老司机啊,但我们都是新手上路啊。可是,30年过去了,教育理念早就天翻地覆,很多经验根本不管用。怎么办,还是得求助于书籍。
这些都是摆不上台面的读书目的,但是真真实实影响我的读书动力。所以我觉得,除了有高大上的目标之外,也得有点儿小九九,也许这会更加直接地推动你去读书。
世界读书日,读书读世界。希望你也爱上读书。
思考题:
想一个只属于你的读书目的,最重要的是开始读。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