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像“开了挂”一样,无惧任何困难,在废墟中也能不屈不挠地重建生活。而另一些人的命运却看上去格外坎坷,总是接二连三地遭遇不幸。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
本书作者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告诉我们,答案就是:乐观。它并非天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如何转变悲观的心态,习得乐观的能力,敲开成功的大门。
①『破解失败的密码』
心理学家曾对一群哈佛毕业生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原本都应该同样拥有着大好前途的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当中很多人的生活遭遇了滑铁卢,像离婚、破产、酗酒、心脏病,甚至自杀等,他们之间最相似的一点就是悲观,习惯用否认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遭受的打击。而那些取得成功的毕业生,则擅长积极幽默的自我排解。
悲观者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每次遇到困难时都甘拜下风。因为他们喜欢对困难做永久性、人格型、普遍性的解释: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完蛋了;我很笨、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所有的老板都很挑剔、这样做一点用也没有。
如此一来,困难就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使人陷入“我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助之中,放弃进一步采取行动。而一旦事情的发展开始被其他力量左右,人就会逐渐丧失对人生的控制力。人们常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和“雪上加霜”,其实就是悲观带来的连锁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悲观是失败的密码,那么接下来,乐观就是破解它的最好办法。要变得乐观,我们需要先打开自己反刍的死结。
②『打开反刍的死结』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被心仪的对象表白、第一次与TA牵手、互发甜蜜的短信,之后我们会久久地沉浸其中,反复翻看和回忆。这种咀嚼回味的过程,叫做情绪的反刍。
积极的反刍令人快乐,消极的反刍则使人滑向无助的深渊。因为对不好的事情反复回忆和分析,使原本很小的点一次次被强调和放大,导致人的情绪打上死结,对事件做出悲观的解释。此时我们要学会与自己争辩,在自我反驳中打开反刍的死结。
001 相反举证
找一些相反的证据来对抗原有的想法。比如老板今天骂了我,但他之前还表扬过我好几次,说明我在他心里不是笨蛋。虽然今天晚上我吃多了,但我之前一直在节食,所以不会因为这一顿就长胖。这会让你开始觉得,刚才的悲观想法是不正确、也不实际的。
002 积极解释
引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试着把它们都找出来,把重点放在那些可以改变的、非人格化的因素上,而不是一直埋怨和恐吓自己。可以将挫折解释为:我是新人所以还不熟练,但多观察和学习就能改进;老板对事不对人;他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这个客户正好不需要。这么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
003 分析利弊
对自己说:反复像这样纠结也没有用,不如想办法积极去应对。与其上台演讲前一直担心会忘词,不如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放松心情反而能发挥稳定。新任务不知从何下手,那就赶紧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或者自己去查资料。
用以上办法可以终止消极的反刍,帮我们打开情绪的死结,学会乐观。
③『用行动赢得成功』
乐观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必须进一步用它激发出能量,采取行动迎难而上,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001 停止空洞的自我安慰
例如当考试不及格,光用“你很棒”或“你一定行”这样的话给自己鼓励,永远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对自己说:我还有补考的机会,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002 在反驳中找到行动指南
仔细想想之前我们是用哪些理由来反驳和说服自己的,其实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指南。
写了一个星期的方案被驳回,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刚才的消沉是正常的,毕竟我付出了那么多,还熬了好几次夜。只是我还没有找对方法。我可以去看看这次被选中的方案是怎么做的,找到这其中的差距,好好练习。这次不通过,并不代表下次也不通过,只要我能去改进。我又不是傻瓜,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做到。
反复像这样激发自己,最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掌握乐观的能力。再遇到困难,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它,把自己变得百折不挠,而这当然也会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总结一下,用悲观的态度去看待遇到的挫折,会让人陷入失败而不可自拔,要停止消极的反刍来破解它,进一步激发出自己的能量。当我们学会了乐观,积极采取行动,就不会被困难打败,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