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单词我已经背30遍了,为什么到默写的时候就偏偏写不出来呢?”
“每天上班半小时,下班半小时,睡前半小时都在学习,别人问我学了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竟哑口无言。”
以上案例,在生活中,持续地进行历史重演。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学习方法
成年人的三分钟热度
流行病-“拖延症”
专注力不集中
。。。。。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到了许岑老师的《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许老师用六个词来定义有效学习。
它们分别是适合自己、学习手法、短时间、专注力、解决难题、设定目标以及名师。
用一段话来表述这六个词:
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可能需要向名师求助。
通常学习一门技能,都是从入门开始学,然后经过三天漫长的努力,发现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果断地放弃学习这门技能,以免浪费更多的时间。
描述的是不是你学习时的状态?这种就是典型的学习方法错误。
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通常只会扔给你一本书,让你背得滚瓜烂熟。
最后发现拿高分的通常是不背书的人,自己只是大海茫茫中一条陪游的鱼。
其实这种学习方法叫自然主义,它的核心就是模仿,表面性学习,以量取胜。
而与其并行的学习方法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更注重创造、系统化学习、质变。
当自然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相互交融时,学习效率将得到质的提升。
你拥有了一套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后,又可能因为动力不足,在正确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人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有回报的。当发现做的事情没有回报时,就会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事情合理化。
为什么成年人总是三分钟热度?因为内驱力。
很多人认为,做事情要兴趣先行,其实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而是需要用任务来驱动学习。
人的驱动力源自两个部分,一是内部,即兴趣、虚荣心等;一是外部,即任务完成后的奖励。
异国他乡,想吃家乡菜,只要看着视频学习做菜,就可以吃上美味的家乡菜,这是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力;
主业是设计师,由于工作的需求,不断强化和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从而达到重复练习的效果,这是工作中的职业驱动力。
还有一种任务驱动的方法名曰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一方面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设置的一个任务,设定的一个目标,解决了任务驱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教为学,其实会让你学的更好。
最近写作风潮火爆,很多人看了关于写文章能一夜暴富的推文,心里汹涌澎湃,但看完文章后,点击收藏,上床睡觉。
如果这种情景转换为:
看完推文,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想你分享一下写作的技巧,这时你就算通宵达旦,也会把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分析透彻,总结经验技巧,然后给好友们分享。
两种情景的出现,你会是前者还是后者?若你选择后者,恭喜你,你即将开创一份事业。
这就是以教为学的魅力所在,真正的落实了用任务来驱动学习。
对于现在的成年人来说,单单明确目标,找到驱动力,是不足够的,因为一个流行病——“拖延症”。
拖延症有个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其实出现拖延症的行为,本质问题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对于拖延症,要认识到两个点:一是所有人都会拖延;二是拖延症不是洪水猛兽。
那么如何解决拖延症这种流行病呢?
一、成功做一件事,然后形成习惯。
在工作中,老板让你做一份财务报表,由于你跟老板比较熟,你很有可能拖延。如果这份财务报表关系着2000人当月工资的发放,你想想看,还敢不敢拖延?
再加上拖延财务报表会扣掉你当月的工资,到这个阶段任务还够不够紧急严重。
意识到这点,成功做好这份财务报表,把这种紧急严重性放在其他工作当中,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而拖延也就不复存在。
二、事情“细微化”,设定小目标。
形成习惯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伴随着痛苦的。长期目标太远、太宏大,更会增加这个过程的痛苦。
那不妨试试,把大目标拆分为各个小目标。
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比如运动,如果你是一位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如果你是一位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
总结一下,当学习一项技能时,首先需要找到一套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发现自己的内部【兴趣】和外部【任务】的驱动力,尝试以教为学这种方法,然后把宏大的目标细微化,形成惯性。
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除了以上三点,其他方面也是需要打好辅助的,比如专注力、名师指导和反馈等。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