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来自沟通和鼓励
编者按:来三立培优学习的孩子会发现,除了老师、课程顾问和前台小姐姐,校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督导。督导老师是沟通学生、家长、老师和课程顾问等几方的“桥梁”,在督促和陪伴孩子学习,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甚至疏导家长心理促进亲子关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三立培优的督导老师在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
小G同学是我主带的一名学生。刚接触他时,觉得他是一个闷闷的男生,总是对我提的学习任务不提一个“不”字,说什么都回答“哦”。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尝试主动与他沟通,并从各方面剖析和了解这样一个内向的男孩。渐渐的,我发现他是个喜欢二次元、外表憨厚内心开朗的冷笑话高手。
通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了解到他是一个二胎家庭的老大,比他小多岁的弟弟正在上小学,而自己所在的国际高中又是寄宿制,每周与父母能接触的时间仅仅不到两天。而且他回家就是进房间,看电脑。我问他不玩手机吗,他说他爸会说他,而他与父母的沟通几乎为零。
其实孩子在不玩手机的时候,真的就会是家长所想的那样在用电脑学习吗?孩子每天拒绝和父母沟通,问题全在这个青春期的孩子吗?我身边的同龄人常常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琐事分享给父母,不愿意开口。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小G同学会拒绝交流,成年人也会如此,导致这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交流后得到的会是批评、是指责、是对他个人的否定。与其苦上加苦,那又是何必自讨苦吃,把真实的想法告诉家长呢?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在这样一个已经缺少沟通的情况下,父母更应该作为引领者,主动给予适当的沟通机会,哪怕就是父母的“自言自语”也好,别因为孩子没反应而失去信心,尝试着从他的校园生活,兴趣爱好下手,聊一些他能接得上话的对话,通过这些起初“尴尬”的交流,转换为他愿意主动打开话题,告诉你最近的有趣事。这对小G同学这类慢热的孩子而言需要很长时间,我们需要很长时间的主动才能达到一点效果,家长也容易出现不耐心不理解,但作为父母,更作为一个正在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每天的“主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不仅仅能减少之间的隔阂,同样也能知道孩子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
此外,单就父子关系来说,父子之间的感情或许不如母女般甜腻,有可能是男性本就不擅长表达内心,导致父子的关系比起母子,更难以处理。表达情感的方式最好的是语言沟通,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如果碍于父亲威严的角色,难以开口夸赞孩子,不如通过微信的文字、表情、或者语音表达出对孩子的关爱,同样作为“要面子”的青春期孩子,或许不会给予什么热烈的回复,但一切从无到有,已经是质的改变了,这也已经足够让这个表面淡定的孩子内心心潮澎湃了。
除了更多关注和主动交流,对于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一旦了解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各种事情后,第一反应应该是夸奖鼓励孩子“我很开心,你能把你的事情告诉妈妈/爸爸”,及时给予他充足的安全感,肯定他愿意把开心事或者难过事分享给家长;其次,对于这件事情给予相应的点评,可以以“虽然你…做的不够好,但是你能…(做…的行为,我很为你自豪)”为例子,先抑后扬给予他信任感。
事实也证明,小G同学是一个渴望被关注和被鼓励肯定的孩子。期末IB考试成绩公布后,他第一时间以最淡定的口气告诉我得了6分,我和其他在场的老师都觉得那一刻,才是为人师表的价值所在,我把最灿烂的笑容给了他,我用最浓烈的语言夸奖了他,我拿着大把的零食送给他。那一刻,他毫无表情的脸上,嘴角向上扬了,我知道那时的他被认可了,真正让他高兴的不仅仅是好的成绩,更是被关注被肯定的那份喜悦。后来几天他在校自习和学习的时候效率和状态都十分高涨,被认可后的他有了更大的自信去面对更高的挑战。虽然小G同学不是一个会主动学习探索的人,但作为老师和家长,及时的做到督促、鼓励,我相信他的成绩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父母和老师在孩子整个人生中不仅仅应该帮Ta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应该及时给予了恰到分寸的批评和鼓励,让孩子在接受风雨的磨练的同时享受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