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网研社小学语文课例研讨如期进行。
徐文祥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对每个人的发言做了点评。
在点评之前,对于解词教学如何进行,他有了这样一番讲解——
首先,我们常说“词不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较为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
于老师说:“词语用在文章中,总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上下文中往往有某种冗余信息,为理解词语提供了线索。”“从认知心理学看,……词语前后那些词语,可以视为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的‘思维组快’,它们对现在理解……(词语)的意思,起了重要的暗示作用。”
于老师说“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要靠老师在备课时细细琢磨,“我是把工夫花在看教材上的,一个词一个词地去看。”
词语理解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重要也是一项基础训练。
我们在备课和上课中,就要准确的捕捉到这些信息,才能很好的把词语理解融入到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去。
~~
其次,借助老师创设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理解。
于老师说:“词属于二信号,只有当它与一信号——即与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这个词才有意义。进行词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特别是中低年级,这种联系尤为必要。”
这里所说的两个信号,一信号二信号我还不是很明白,需要在接下来的日子,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常识性的知识补充才好。
~~
再次,反复的朗读和实践运用中理解词语意思是非常重要、也是常见的方法。这样的例子,在于老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随处可见。
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从读中明晰是常常存在的现象。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这样的课例随处可见,我的分享当中涉及到10多节课的这样的痕迹,但是没有具体的分析,就有了一种缺憾了。
~~
*另外,查字典、词典,是准确理解词语意思的直接、也是简单的方法;老师直接告知,有时候在教学中也是必要的。
但是,查字典、词典往往解释太简单,甚至还会有新的不理解的词语出现。
直接的告知也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强行灌输。*
让孩子们查字典进行解词,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这种必要性往往太简单,一些词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新的理解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
~~
结束的时候,徐老师又补充了一些内容:
*无论是什么情况下的词语理解,于老师在自己的文章里透露出来了三个重要的关键信息:
一是对教材比较透彻的了解,二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三还有在课堂上准确的把握教学时机。
这就是课堂的精彩生成的效果,往往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这样的内容,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儿: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教材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还要把握好教学的时机才行。
~~
在看到徐老师对我的分享内容的点评时,瞬间就明晰了,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的发言,梁老师拓展了其他课例,这一点非常好。如果能把其他课例中的例子给出来,会更有说明的作用。
今天的交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梁老师提到了一个关于自己实践中的例子,仍然显得还不够。
这次的课例研讨,注重的是实践运用,要结合实践后的结合反思才是准确的。
我做的这一点明显不够,如果说能够在一种方法一次实践的操作上,再有所补充,这样下来的话就会很好了。
感谢徐老师高屋建瓴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