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下光辉的小巨人
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以狭心症逝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自宅,享年70岁。他一生以身为“自己的导演”为志,因此从歌剧事业开始的那天起,他便努力寻求适合自己所需的肖像画家为其画画、雕塑。今日在德国境内的莱比锡,我们仍可以看到那座瓦格纳所钟爱的肖像,光芒不减。瓦格纳去世时,其葬礼有如帝王般地在拜罗伊特隆重举行。许许多多瓦格纳的乐迷沿街向他的灵柩告别,场面令人鼻酸,其妻柯西玛因哀痛而昏厥,棺木在《众神的黄昏》葬礼进行曲中,缓缓入土,从此瓦格纳安眠于拜罗伊特孟安庄的花园里。
自瓦格纳之后,德国歌剧以压倒性的姿态,对意大利歌剧形成一种威胁,瓦格纳的追随者曾仿效他的风格,如其子齐格弗里德的《熊皮人》,皆试图再创佳绩,可惜已很难再超越瓦格纳的成就。这位新音乐的创始者,尽管在世时反对与支持他的激辩常不绝于耳,但瓦格纳的精神不死。尤其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法国,更将他推为各种艺术中至高无上的表率,印象派画家及象征派诗人均极力宣扬瓦格纳精神。
瓦格纳是剧场圣手、歌剧作曲家,也是知识分子,集实用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于一身。他洞悉人类的复杂与多面,对舞台与音响有永不失手的本能。从未有音乐家像瓦格纳那样,除了留下音作品点计上万页的总谱与相关刷剧本、草精以外,一生中还写作了那么多的文字一除了他的自传与日记以外,阐述政治立场、社会理想、艺术理论的数百篇文章,被收录成16大册,也多达数千页。此外上万封的来往信件,许多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我们可以想像,在他有生之年中,那颗大脑袋里一定无时无刻不在运转、思考着各式各样的问题,然后抒发在纸上。现在除了少数的学者以外,已经没有多少人真正通盘涉猎这些文字了。瓦格纳是浪漫主义音乐从高潮到衰落的代表性见证者,也是继贝多芬、韦伯之后,德国歌剧舞台上最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