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加勒比海盗,沉船宝藏,
麦哲伦,哥伦布,郑和七下西洋。
读《海底两万里》的时候,我是被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所吸引,这部带有幻想冒险主义色彩的小说,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和奇特的海底旅行经历,启发了我对海洋的兴趣。于是,我把那一望无际,一片蔚蓝的海,藏在心底。
独木舟,蒸汽船,航空母舰,
海上贸易,资源掠夺,海洋战役。
读《海洋与文明》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海不仅是温柔而美好的,也会有残酷无情的时候,在海上发生的一切是多么的变幻莫测,前脚有友好往来,后脚指不定打响了倾销战。
我这个不前不后的年纪,是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就像《海洋与文明》客观的描述海洋和海洋引导出现的一切历史一样。
要想了解海洋,就得从船入手。船是海洋的通行工具,就像我们在陆地上行走一样,所以谈到海洋,必少不了船的影子。船的种类很多,功能各异,各地方使用材料,制造技术和航行方式都各不相同。
比如很早以前,包括阿根廷西部和玻利维亚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发现了由成捆的芦苇做成的浮板。而在厄瓜多尔南部和北部地区都发现了用原木制成的独木舟。智利沙漠地带的土著居民制造了一种由海豹和海狮的皮做成的充气小船。以及在智力的科罗纳多湾和泰陶半岛之间地区发现的由船板缝合而成的小船,还有由成块树皮缝合而成的独木舟。人的思维各异,想要解决航行交通工具的问题,想出来的办法也千奇百怪,《海洋与文明》中对船的纪实让我眼界大开!如对埃及胡夫船的描述:
随着文字在脑海中勾画船体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埃及胡夫船和胡夫金字塔在制造的时候一样充满智慧。
每个区域的第一条船面世后,船队就会慢慢浮现,随着造船技术的成熟,用料越来越结实耐用,航行的也越来越远,随之带来了原本互不相通的两个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于是乎腓尼基人穿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在里斯本到里克苏斯之间的大西洋沿岸建立了一系列港口,黑海沿海的当地部落把安纳托利亚拖入了混乱状态之中,希腊人开始了北非迁徙,尽管人数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
海战的爆发又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多桨座战船和双体船等性能更好载荷更大的船被一点点试验出来,慢慢的,海盗成为了一种职业,和陆地上的小偷抢劫一样普遍。
这些不仅仅是一小片区域发生的事,而是全球的趋势,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也争相向大海进军,随着这种海上文明的交流,不同地方的食物,材料,财富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流通着,可是中国犯了一个错,逆趋势而行。这件事发生在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就下了禁海令,要求“片板不许下海”,并作为“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奉行不渝。此时正是世界航海事业大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大踏步地进入近代文明。恰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拐点,朱元璋却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全面专制,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明代的海外政策,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中国的航海事业脱了世界发展的后腿,最后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暴力打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海洋与文明》里有关明朝那段深表遗憾的文字,发人深省!
现在的海洋舰队里,动辄上万吨位的航空母舰,比如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吨位是104200吨!海洋实力慢慢成为决胜的关键点,未来如果有战争,开战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和平为上!可是和平不是口号,有实力的国家才敢带领和平,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海洋文明的关注和研究,造福世界!
《海洋与文明》这本书确实是个不错的着手点,从古代讲到现如今,从欧洲跨过亚洲讲到美州,从商品贸易讲到海上侵略,最后适时地展望未来。对得起这本书像字典一样的厚度和比字典贵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