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课程
----疫情期间生活化课程的生成和实施思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提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书活,活教书,教活书”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它由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三个部分组成。目的论就是要培养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需要由强健的体魄、建设能力、合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创造力;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疫情发生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疫情就是活教材。学前教育的课程是面对0~6岁儿童的课程,特点是基础性、启蒙性、生活性、全面性、直接经验性、整合性。学前教育是向下扎跟的教育,为一切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学前阶段是一生的启蒙阶段,儿童从懵懂走向社会,我们要帮助儿童认知,不断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得到相宜的提高。以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谐地全面性的发展为目标。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重视基础性教育,基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与人相处态度的学习,不是仅仅通过书面的教授,不是口耳相传的,而是更侧重在生活中学习,感知、交往、探究。
幼儿的学习特点不是从书本间接学习,而是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南》说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直接经验的学习是0~6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同时我们要倡议广义的学习观,就是凡事增进幼儿经验的一切活动都是学习,要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自热的一切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在疫情期间,要延迟开学,老师重点要好以下工作:
1、 做好家长的引导工作。
指导家长做好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引导家长在孩子的卫生习惯、生活作息、游戏互动和亲子阅读上做好工作,并帮助家长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体系解释周围的疫情事情。
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习惯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而这个首要任务的完成需要以生活为载体,落实在生活中进行,尤其是目前当下的特殊生活---幼儿的家庭生活,这是更为基础。
大家要做心中有孩子的老师,目前的教育场合主要在家庭,主要通过亲子陪伴来完成,应该侧重在高质量的家长工作上,无须开展网络教学。
1、 引导家长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高度重视卫生习惯,及时更正行为,引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2、 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引导家长合理作息,保障生活的规律性。
3、 引导家长进行亲子室内微运动,每天坚持0.5~1小时,促进孩子身体动作的发展。
4、 引导家长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远离网络游戏。
生活中的幼儿总是处于游戏状态,游戏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生活实践。游戏是幼儿的天然需要,是幼儿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的方式,游戏不仅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应该是整个童年的基本活动。所以要引导家长支持孩子在家庭中游戏活动,不玩网络游戏。
5、 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共同参与阅读活动,不是让孩子背诵古诗、写汉字,更不是把故事一句一句背诵下来,而是要支持孩子以绘本为载体,以绘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活动,每天坚持10~30分钟。多引导和鼓励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解读理解并大胆表达。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能够感受孩子对图画、文字的细微敏感、感受孩子不同于成年人解读的独特想法,享受孩子稚嫩的每一次表达,努力让阅读成为享受,成为习惯。
6、 引导并帮助家长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体系解释周围发生的疫情事件。
我们要协助家长有意识地突出和选择一些正面又适合孩子的信息和事件,借此丰富孩子关于自然和科学的知识,让孩子关爱自然、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而不是专业术语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尽可能用图画表征、故事表达、游戏体验等有趣的方式带领孩子学习体会。
2、 预设可能生发的活动主题
针对当前的疫情,基于儿童视角,从多方面链接不同年段幼儿的真实经验和发展需要,预设可能生发的活动主题。我们要思考: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该从什么视角引导孩子,如何预设可能生发的活动和课程。在网上与孩子们互动学习或开学后开展相应的课程。
我们要思考:
1、关于新冠状病毒疫情孩子的原有经验是什么?
2、 对于新冠病毒疫情孩子有哪些问题?哪些困惑?他们在关注什么?有哪些情绪和经验需要表达?
3、 孩子哪些零散的感性经验需要我们引导和梳理?
4、 由此可以生发哪些活动主题,蕴含的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
梳理一:幼儿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相关经验分析:
原有经验:
1、孩子自己或家人、小伙伴都曾经感冒发烧过,也或许听说过一点点肺炎,对感冒发烧有一定的认知与体验(感冒了流鼻涕、发烧、咳嗽、不舒服等;需要吃药、打针、输液等;出门需要戴口罩等;吃了药打了针,感目就会好起来);
2、听说过病毒,基本就是细菌,要经常洗手;身体强壮了就不会感染细菌。
3、知道生病了要去医院,对医生、护士的工作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4、听说过志愿者,也可能听说过武汉等等;
5、知道过年大家都要回家团圆。
梳理二、幼儿对新冠病毒疫情的相关经验分析
1、什么是新冠状病毒?病毒和细菌一样吗?冠状病毒长得像皇冠,那么其他的病毒又长什么样?
2、我为什么不能出去,不能出去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不能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
3、为什么这次医生看病要穿成这样?
4、为什么那么多医生叔叔、医生阿姨要到武汉去?武汉在哪里?
5、为什么有人回不了家?
6、我们这里安全吗?什么叫隔离?
7、为什么那么快就能造好医院?那些快递员难道不怕病毒
吗?
8、野生动物身上有病毒?那可不可以让它们从这个地球上消
失?
9、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10、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家上班?在手机里买菜?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预设生发的话题:
1、 科学认知:可以从“新冠病毒的故事”说起:比如病毒是什么,病毒什么样,病毒与细菌样吗,病毒历害吗,它从哪里来,它怎么传播的,感染病毒后的危害;守护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开展活动,可以生成《冠状病毒小怪兽》、《野生动物的秘密》、《地球妈妈》等主题或项目活动,在探究、讨论与互动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多样化地表征对病毒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引发孩子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野生动物及“微生物世界”的好奇与关注,增长关于地球妈妈,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懂得敬畏自然,关爱生命。
2、 身心健康:面对疫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习正确的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洗手,咳嗽怎么办?健康的饮食知识有哪些?舒缓情绪,对病毒不惧怕,不焦虑紧张,生发诸如《病毒入侵我不怕》、《健康作息我安排》、《口罩的秘密》等主题活动。通过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面对困境学习勇敢因对,并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
3、 社会情感:《指南》中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疫情期间让幼儿“感受感谢和尊重他人”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难得的契机。如小中班幼儿能够关心和体贴身边的人;大班幼儿则更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尊重和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们。从“感恩有你们”:比如认识钟南山爷爷;社会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爱的行动一一各行各业的捐赠,志愿者活动等;伟大的医护人员;英勇的解放军,勤劳的快递小哥等等,生长《奇怪的春节长假》、《宅在家也快乐》、《我们身边的抗疫英雄》、《武汉在哪里》、《特殊的装备》等主题或项目活动,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中各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从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件和实例中引导孩子感受“众志成城”的生动诠释,体会祖国的温暖,从而进步萌发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奉献,学会自我约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比如不集聚,不串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心存敬畏,行动有分寸。
3、 做好优质资源的分享
充分利用好国家、地方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共享优质资源。筛选、整理、提供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供家长自选使用,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比如优秀儿童电影、优质绘本、中外经典故事、好玩的游戏、动手小制作、趣味小运动等。不要不加甄选,一股脑地丢给家长,浪费家长的时间。
资源推荐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及家长的需求,材料、方式尽可能方便家长操作。不要将家长当成老师用,不增加家长的负担,不给家长增加压力,不作无意义的打卡等活动。对家长存在的困难和情绪给予疏导。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残酷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是我们理念,我们要结合当下我们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依托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网络教研和集体思考,预设开学后可能生发的主题课程。通过一次可怕的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