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优等生家长”
上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始“万师进万家”。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数学老师,积极行动起来。
国家对贫困户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仅在经济,医疗,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也极大地体现在子女教育这一块。
这次家访活动有优先顺序,先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访学困生或其它问题学生。
9月30日,第一家,是个男孩,小强,彝族。
小强一进学校就在我班上,黑黑瘦瘦,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中等,有时偏上。一年级学校统计建档立卡户,他就在我的名单上。他老家在离我们20公里的山区,租住的房子离学校很近。
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他们租住的房子外面。这是我们这里最早的旅馆,十几年前已不再经营,起码三十年房龄。破旧的大门,小院子的水泥地上遍布垃圾及各种不明液体被太阳晒干后的难看污迹。几个穿着我们校服的学生,立在自己漆黑小屋的门前,手里捧着放学路上两块钱一袋的油炸土豆条,蓬头垢面,浮夸地谈笑。小强跟他们不一样,真的。
小强住二楼。经过肮脏的楼梯,我们随他来到房间。啊,好一个整洁的所在。窗户开着,房间采光良好。窗前一张书桌,书籍和学习用品有序摆放。书桌两边相对地摆着两张床,一应床上用品整整齐齐,被子均叠成方块。进门处的门后面,一个电磁炉,一个电炒锅。其它厨具收在一个小小的碗橱里。“灶台”对面,一个布衣柜,一条晾衣绳,绳上有孩子校服和小女孩的衣裙。但没有水管也没有独立厕所。
爸爸还没有回来。我拨打了他的电话,号码提示“快递送餐”。响了很久,对方接起电话,告诉我还有八分钟。小强不多言,我和数学老师引他说话,顺便聊些他学习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孩子乖顺地听着,十分配合。
十几分钟后,爸爸回来了。高高瘦瘦,头发显出刚洗过的干净柔顺。
“你是送快递的吗?”
“啊,不是的。”他搓着手,“孩子一年级的时候送过几天。虽然工资挺高,但非常累,都不能好好辅导孩子,我就没干了。毕竟,孩子重要。只是我的号码就被客户标注了。”
“孩子一直是你带吗?”
“一直是我带着。今年老家建新房,很忙,我是才赶上来的。”修房子是大事,我点头表示同意。夸他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对孩子的教育上心。
“你家还有孩子吗?”我指着晾衣绳上的衣裙。
“是,还有一个女孩,在读幼儿园。”
“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
“有时候他妈妈带。但他妈妈不识字,辅导不了孩子功课。从孩子上学,我就在这里租了房子。白天去找点事做,下午就接孩子,给他们做饭,给老大辅导。最近是很忙,有时候回来得晚了。”比起那些只管把孩子弄进学校,其他啥也不管的家长,他已经很做得很好了。我再次肯定了他的努力。
”唉,还是不好……” 他挠挠头,“这孩子的作业总是做得很慢,要是我没有监督他,他就一塌糊涂。”
我的搭档也说:“孩子还是不错了。家长做得这么好,孩子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们起身告辞。
走出院门,楼下的几个学生已经吃完炸土豆,聚在脏兮兮的楼梯门前,同盯着一个手机屏幕。小强父子是这里最干净的。当然,应该还有他妹妹,但我没见着。
问题总会发生
11月7日傍晚,小强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爷爷拿了三百块给他,放学回来就只有几十块了,而且是被我们班同学以换钱的名义“换”了去。我大惊,马上追问事情始末。原来小强听其他孩子说因物价上涨,学校食堂要再收钱,才可以吃营养餐。爷爷一听,就给了他三百块(爸妈有事在老家,没有回来)。传言虽然有鼻子有眼,却根本是子虚乌有。小强的钱拿到学校,当然没有交。但回家后,他的三百块变成了几十块。
语文课结束,孩子们在写作业,我把小强从后门叫了出来。
“小强,我们班的谁换了你的钱?”
沉默。
莫不是这孩子还不认识我们班全部同学?
我说:“别怕,你指出来,老师在呢。”
他在教室转了两圈,像是在仔细分辨。好一会儿才犹豫地跺到我面前,沉默。
我至少问了五分钟,他才说:“不是我们班的。”
第二节体育课,孩子们都去操场了。我再次问他,“换”钱的人到底是不是我们班的。他摇头。
“那是谁?哪个年级,哪个班的?”
“我只知道他是个胖子。”
“你都不认识他,你为什么和他换钱?”
沉默。
”既然是换钱,你为什么不数清楚?“
沉默。
“老师办公室就在教室门口,你为什么不向老师求助?“
沉默。
“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
他指指座位。
我费了好大劲才知道,应该是大课间后发生的事。
“这事有谁见着了?”
沉默。
既然在教室发生,肯定有学生知道。课间时间,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少之又少。体育课后,我询问孩子们关于这件事的更多细节。你要知道,小学生还不会全班保守秘密。没有太多有用讯息。后来,我还在操场抓来一个据说常来我班转悠的胖子,但是不是。
“优等生家长”必有“问题孩子”
为了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千方百计地报上名,然后在学校附近租房或是托在亲戚家的家长非常多。租房的话,有让自家的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的,有老家几家亲戚都送了孩子来,就把五六个孩子都一起交给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带的,也有像小强这样,由自己的家长亲自来监护的。选择最后一种方案的家长非常少,所以在家访时我无数次地肯定小强爸爸所做的努力。
小强的身上出了点问题,可是哪个孩子身上没有问题呢?往大了看,一个孩子的问题并不起眼。可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呢?对于他爸爸呢?这个在不利条件下,尽量创造条件维护着自己家庭“干净”的中年男人,这个尽量关心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优等生爸爸”呢?有什么地方不对。
哪里不对呢?
总做“优等生家长”就不对。
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就好像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学生一样。学生们有考试界定成绩,家长们则有其他家长来对比。比较是人的本性,没有谁不比较。婴儿正是通过比较,才明白自己不是妈妈,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比较这把双刃剑,伤害过我们太多次了。半数成年人已经不愿意和别人比较。但是,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希望自己更好,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礼物。
大家都想当好家长,所以市场上的育儿书总是不愁销量。把孩子照书养,是家长的必经之路。察觉自己的方法和育儿书上一致,总是令人愉快的。这表示,自己当家长的表现是“优等生”。
判断自己为“优等生”的家长会轻易地认为自己大部分时候是“好的”、“正确的”,那谁是“坏的”、“错的”呢?别的家长?
当然,他们看不上别的家长。
但他们和别的家长相处的时间有多长呢?
没错,是的!他们潜意识中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坏的”、“错的”!他们无意识地挑剔他,评价他,改造他。可谁愿意总被人挑剔,评价,改造呢?哪怕那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也是不愿意的。
可孩子总不过是孩子而已!
噢,孩子。他们离开上帝的时间还不长,身上还带着自然的灵性,他们的直觉可比我们敏锐多了。
别怀疑,他还总能感受到“优等生家长”没有说出口的:“我做这些都是因为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我已经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表现成这样来伤我的心?” “你判断力不足,让我来为你选择。” ……
他都感觉到了。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差劲,配不上父母的爱;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坏,又让父母伤心;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愤怒,因为他不想被挑剔,被评价,被改造,可是他很快打消了这样的念头。“爸(妈)做什么都为着我,我怎么能生他(她)的气?”
因为不能生气,他把自己的愤怒压抑起来了。看起来,他总是很乖顺,对父母的决定从不反抗。可这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怒虽然藏起来了,却仍然挥之不去。
他知道爸妈希望他做作业快一点,慢了会很生气。他当然不想爸妈生气,可是有个他察觉不到的声音在对他说:“就让他(她)生气好了。”他知道爸妈希望他自觉,不自觉的话会让爸妈很失望。他当然不想爸妈失望,可是有个他察觉不到的声音在对他说:“就让他(她)失望好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消极反抗性人格”。小强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但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不能判断。
第二件事情则表明,他的心灵一定已经经历了很严重的伤害。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果那是真的,他对一个不认识的同学都表现得那么“乖顺”,他实在很需要帮助。如果不是,他对爸爸的愤怒一定还会促使他做出更多事情来挑战爸爸的底线。
我不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