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径自枯荣,分分秒秒的时间,如野花的开落,始终以轻盈委婉的姿态,划过岁月年华的脸颊。于是习惯了周而复始的日子。寻找一种突破,寻求一种改变,我找上了拉萨!
那是去年十月底,我从上海坐上了前往拉萨的Z164车次列车,开始了一段寻找之旅。
车上的旅途是漫长的,车外的风景是枯燥的,至少在进入青海地界之前。没有别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一样的景色,寂静的荒芜,人流的窜动。随着列车的行进,窗外的视线逐渐发散,车外开始令人惊喜起来:藏北草原覆盖着白茫茫的冰雪,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更让人觉得它辽阔、荒凉和遥远。很多旅客纷纷端起手中的照相机或摄像机,对着车窗外不时出现的美景拍个不停。
对我而言,和众多向往去西藏的人来讲是一样的,西藏是一个深藏于心的净土,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圣地,虔诚的朝拜者,刻着经文的转经筒,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云雾缭绕的唐古拉山,湛蓝如洗的天空,神秘而深厚的宗教文化,干净而原始的自然风景,以及被众多背包客盛赞为“净化心灵”的城市力量...这些都让我无法产生拒绝的理由。
在Z164列车进入青海后,听着民谣是最合适不过了,大冰的《陪我去可可西里看海》,马頔的《孤鸟的歌》。
谁说我的一生注定要蹉跎,谁说你心里荒芜而曲折,谁说流浪歌手注定要漂泊...
越过翻腾的山梁,飞过高耸的海洋...
在世界第三极,那平静无澜的碧湖就是那可可西里的海,山梁确实应该用翻腾这个词形容,而高山之上的海子用高耸不是再合适不过吗?
而此时在火车上,我依偎在车窗边静静地看路上的风景,青海湖、玉珠峰、沱沱河、可可西里无人区、措那湖、藏北草原、念青唐古拉山...与左邻右舍相互讲述旅途中发生的故事,在那一刻,人与人之间,即便萍水相逢,也可以相处融洽:原来青藏铁路也是一种情怀。
每到一座城市,大家的第一站都会去标签化的地方。是的,正如大家提起拉萨,就会想起布达拉宫一样,我去的就是布达拉宫。
在拉萨,你在稍高一点的建筑的屋顶远眺,或者你乘坐火车还是飞机,在列车到站或者飞机降落之前,你都能透过窗户远远看到拉萨河谷中耸立的布达拉宫。就像50元纸币背面的标志一样,在形象上,在精神上,布达拉宫成为了整个藏区人民,热爱藏地文化的游客的寄托,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有人围着她匍匐在地,虔诚的祷告。
清晨的拉萨河谷总是飘荡着晨雾,但空气里已经弥漫着酥油茶的芳香,充满着转经筒的脆响,还有祷告的呢喃。是的,拉萨是在转经人群的诵经声中醒来的。藏区高寒,很难想像十月底寒冷的天气里还在坚持着这些行为。说实话,他们也许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黝黑的脸庞,瘦弱的身躯,在高耸的宫殿映村下也显得更加矮小。但是在他们虔诚强大的信仰面前,似乎可以战胜一切,让人顿时觉得他们是那么的伟大。想过内地的一些情况,不管是信佛还是信道,又有谁会坚持每天进行如此的虔诚的祷告呢?
自己曾经认为自己见过最厉害的人物,来到这里,我却明白,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身高一样,始终在变,最厉害的人却是始终抱着一个目的,战胜所有困难,一直前进的那群人。是的,认准一个目的,说做就做,坚持做,最终得到升华。
拦不住的衰老是自然规律,衰老的只是肉体罢了。
如此虔诚的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永生。
在拉萨,虔诚的他们在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而寺庙里·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虔诚的信仰,能让人执着和虔诚,能让孤立无助的人拥有温暖,有了信仰,才有所畏惧和期待,内心深处才有所依傍,才知道自己灵魂的归所。虔诚的人们齐聚一堂,手里转着转经筒,口中念着六字真言。他们中有的人跋山涉水磕着长头来到这里,只为了用额头触碰五色经幡,表达对辛福生活的最好寄托,或许小朋友可能现在还不太理解他的长辈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到这里。不过总有一天他也会被信仰的力量感化,继承这份虔诚的信仰。
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每一次飞机的滑跑和火车的鸣笛,都意味着即刻的分离,或是即将到来的重逢。
他们说,真正的离别是悄无声息的。
我说是啊,我从拉萨离开的时候都远不如来的时候那般高调。
喝上一杯藏酒,敬那往事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