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萨提亚一开始就区分了和谐家庭和问题家庭。她说,问题家庭的特点是:
“家庭成员似乎都不开心,都不知道如何敞开心扉地相互爱护,彼此珍惜。”
这说明,也许我们不并不是天生就知道怎样去跟家庭成员相处的。
比如说,以下这几点,你做到了吗?
1发现隐藏的需求:
每个家庭都有一套固定的相处模式。有的家庭是流动的,有的是僵硬的。但即使是家庭氛围比较好的,父母儿女间,恐怕也羞于说出自己直接的需求。所以,善于体察别人的需求,才能做到真正的体贴。
有几个实用的办法。一是以自己为参照:自己喜欢新的电子产品,父母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不象我那么迫切罢了。
在教会老爸使用摩拜后,他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新的交通工具。老妈见后有点心痒,但她的旧手机可能是运行速度慢或者没有及时清理,总是装不上。
我说换台新手机吧,她说不用。我回去跟老婆一商量,其实换台新的能用多少钱呢,于是挑了一台外形时尚又不贵的送给老妈,我做了下数据迁移工作,她很高兴。
父母那一代人,普遍比较俭省。有时希望他们不要挤公共汽车,去打的,或享受一些好东西(比如音乐会),他们总是说不用,太贵了。
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说自己已经付费了,出于心疼钱的心理,他们多半会去按你说的做,然后确实会挺享受这些服务呢。
第二是多询问家人。有时直接问可能对方就敷衍一下“挺好的”,千万不要满足于此。要关注一下对方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者细节。
前一段时间,我爸精神状态不大好,比较抑郁。通过聊天得知,原来他觉得在小孙子的成长过程中被“边缘化”了。
之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跟岳父岳母住,父母来看孙子的次数不多,很是想念,但由于距离较远不能常来,于是很郁闷。他甚至担心,涂涂(儿子小名)以后不认识他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人商量后,确定以后两家老人轮流来我们家住一段时间,这样大家都有与涂涂相处的机会。同时呢,我会每天把小朋友的照片发给不在家住的老人,解除他们的寂寞。
第三是留心观察。现在与岳父岳母住在一起,岳父经常看电视,但其实他也是希望跟我们聊天的,只是怕打搅我们。经常与他们聊天,有助于家庭气氛变得融洽。
2.不要假设对方知道
有一种“非暴力沟通”,核心就是讲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说理。当你如实地说出“我害怕你把我好不容易收拾好的屋子搞乱了”“你那么晚回来,我担心你”这样的话时,对方也会受到你的影响,关注你的需求和情绪,并且会开始反思自己。
本书作者认为,即使是双方互相大吼,也比完全冷漠,什么也不交流要好。有些时候,家人并不象你期望的那样,那么了解你的需求,所以最好是以平和的方式说出来,别人也会理解。
3.清理障碍拉近关系
001把遗留的事解释清楚:有时家人之间可能因某句引起误解的话,或一次不愉快的交流,使双方都埋下了隔阂的种子。
最好找个时间开诚布公地说一下,澄清误解,该道歉的就道一下歉,让心灵中幽暗的角落见一下阳光。
002家人也需要夸奖:家人做了好吃的菜,最好不要闷头吃,而是说出你的感受,这样会带给他们很大的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
每人生活都不容易,都有自己特殊的困难要克服。夸一下他们,家里的气氛会更好,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
003一起制定小目标:比如说,半年出一次远门旅游,每年出一次国;每个月全家人出去玩一次,或拜访朋友,或逛公园等等。
家庭虽然不是公司,但也是人聚集的地方,而且是最亲密的人。那么,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一起为家订个小目标,让大家生活更有希望和动力呢?
总结一下,发现家人隐藏的需求,主动去满足,让他们觉得你贴心;多与家人沟通,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知道你的想法;清理内心的障碍,并且为家庭制订小目标,让它成为家庭成员温暖的港湾和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