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是家庭戏中的一幕:
孩子:正在拼的积木倒了,倒在地上大哭不止。
妈妈:别哭了,再搭起来就行了。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并在地上打滚。
……
这出戏,大家很熟悉吧?这常在我家上演,每次出现此种情况,家里必定鸡飞狗跳。
其实,每一次我都在反省,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稳定情绪,不要大发脾气。
我尝试过安慰她,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但基本无效。
直到看了美国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的《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才明白,那个看似存心与我作对的孩儿,其实是因为那未成熟的大脑操纵着她。
人的大脑分成好几个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上层大脑三思而行,下层大脑则是冲动、直觉。
这么一分析,就很好理解为什么3岁多的孩子会经常大发脾气。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左脑还未完全发育好,逻辑思维不是很强,跟他们讲大道理往往行不通。
那么,怎样改善孩子的情绪呢?
丹尼尔·西格尔认为,唯有整合大脑的分区,才能让大脑良好运转。
整合好左右脑,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情绪;整合好上下脑,才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继续回头分析案例。
积木倒了,孩子很挫败很难过,很快就卷入了情绪的洪流,控制不住的大哭。此时是右脑部分发挥了作用。
可妈妈却非常理性的告诉她,没有关系,重新搭建一次就可以了,没必要大哭。这是成人的想法,认为理所应当,本该如此。
但是孩子不懂,她没有这个理性思考的能力,反而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从而用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找出了问题,接下来就好办了。
第1招 聆听和关注:认清情绪
1、同右脑联结
积木倒了,孩子很难过,所以发火。这个时候,不能讲道理,应该先尝试接纳孩子的情绪。
“宝宝,你好不容易搭的积木倒了,是不是很难过呀?如果难过,就在妈妈怀里哭一会好吗?”
以我家孩子的性情,肯定还会继续哭闹。这会儿,就需要妈妈的耐心等待,不急躁更不能发火。
2、引导至左脑
等孩子哭完心情平复时,这时还是得给孩子讲点道理,梳理出整个事件的因果逻辑,并就此立规矩。
妈妈:“宝宝,刚才的积木是谁弄倒的啊?”
孩子:“是我自己。”
妈妈:“嗯,是你自己弄倒的,那下次可能也会这样哦。”
孩子:“积木还会倒啊?”
妈妈:“下次倒了,我们一起再搭一个更好的好不好?”
孩子:“妈妈一起搭一个更好的。”
妈妈:“对,但是你不能发脾气,不能用头去撞地板,地板也会痛,你也会痛哦!”
孩子:“好的。”
第2招:经历分享,整合情绪
孩子搭积木不顺从而哭闹,我们知道原因,但当我们不在场孩子遇到问题时,那就需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来孩子来分享自己的过往经历,这也是一次整合左右脑,平复情绪的好机会。
当然了,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千万不能勉强。
1、愿意说的时候,大人引导着说
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对,就可以找个放松的时间段,尝试着让孩子说出来。
孩子在说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不断梳理过程,回忆细节,这就加强了左脑的理性参与。
2、不愿意和大人说,可以让孩子跟自己的朋友交流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伙伴,他们或许不愿意和父母说,更愿与同龄人分享,这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方式。
3、不想说,也可以画出来
有些孩子不想说,但是愿意画出来表达,那么就给他们纸,把想说的画出来,同样是一次平复情绪的好方法。
当我一个一个敲下字的时候,也是一次复盘和反思的机会。
在育儿这条路上,我一直不轻松,时常有种崩溃之感。现在想来,不仅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会卷入情绪的洪流中呢?
借用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的一段话,以此共勉:
“我们自己的左右脑一旦证能和起来,就可以将现实的左脑和理智联结(让我们作出重要决定并解决问题),也将右脑和情绪联结(让我们觉察感受、身体感觉和情绪),从而情切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所以,育儿即是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