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传(二)
一年多后,汉文帝又想念贾谊,征召他回京城。汉文帝正迷信鬼神,在宣室中静坐。汉文帝对鬼神的事情很感兴趣,向贾谊询问有关鬼神的知识,贾谊就借机向文帝讲述鬼神的种种故事和知识。两一直谈论到半夜,汉文帝在不知不觉中离席靠近贾谊。谈完后汉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认为在知识掌握上已经超过了他,现在一听还是差得很远。”
汉文帝封贾谊为梁怀王刘胜的太傅。刘胜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汉文帝宠爱,平时喜欢读书,所以汉文帝才命令贾谊担任这个职务。期间汉文帝多次向贾谊询问朝政得失。
这时,匈奴势力势力强劲,多次侵犯边境。天下刚刚平定,制度显得非粗陋不严格,诸侯王们僭越不度,他们的封地超过古代规模,淮南王和济北王先后因叛乱被诛杀。贾谊多次上疏陈述政事,其想法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的制度体系,其大意是:
臣私下里观察天下时势,值得痛哭的事情有一件,值得流泪的事情有两件,值得长叹的事情有六件,至于其他违背常理伤害大道的,难以全部列举。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平安并且大治,臣却认为情况不是这样。那些说天下平安并且大治的,不是愚昧就是阿谀,他们既没有从实际出发,更没有真正了解治乱之体。就像下面有火种的柴草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虽然还没有暂时点燃,却对外说很平安,现在的国家形势,和这个有什么差别!本末颠倒,首尾混乱,国家制度松弛,纲纪缺乏,怎么能称得上大治!陛下为什么不给臣机会,让我能详细在您面前陈述,讲明国家治安之策,陛下可以尝试着进行选择!
射猎这种娱乐活动,和考虑国家安危哪个更为重要?如果认为治理国家就是劳累智虑,辛苦身体,缺乏钟鼓之乐,这是不对的。古代的礼乐和现在相同,再加诸侯遵守法纪,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就会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圣主帝王,去世后成为明神,美德流传无穷。《周礼》中说,开基立业的要有大功,继承功业的要有大德,您建立功业后庙宇称为太宗,向上和太祖的伟业相配,与汉朝一起流芳百世。构建长治久安之势,成就稳固统治之业,用这些来继承祖业,奉养六亲,这就是最孝;用这些来造福天下,养育万物,这就是最仁;确立纲纪,颁布法令,轻重得当,后世延续成为制度,就是有愚笨不成器的继承者,也能继承祖业,这就是最明。凭借陛下英明通达,只要让稍许懂得治国之理的人在下辅佐,做到这些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办法就摆在您面前,希望陛下不要忽视。我谨慎考察天地之道,对照历史进行验证,应用到现在的当务之事,日夜思念的这套治国安邦办法已很成熟。就是禹、舜再生,他们为陛下谋划,也不会改变这些办法。
现在诸侯王国的力量太过强大,必然会和朝廷互相猜疑对立,百姓也会屡次遭受灾祸,主上也常为此忧虑,这确实不是安定朝廷、保全百姓的办法。现在恐怕会有陛下的亲弟弟在东方称帝,而陛下亲哥的儿子会向西进攻朝廷,并且吴王谋反的事已经报告上来了。陛下正当壮年,行事符合道义,没有任何过错,对诸侯王的恩泽不断增加,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更大的诸侯,因为他们的权力比这还要强大十倍。
但是天下还算安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大诸侯国的诸侯王还没成年,朝廷派去的太傅、丞相正掌握着诸侯国的大权。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他们精力旺盛,朝廷委派的太傅、丞相就会不得不称病免官,那些诸侯王就会把丞尉以上的官员全都安插上自己的亲信。如果这样,他们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不同呢!到了那个时候,再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就是唐尧虞也不能不到。
黄帝说过:“日中必熭(音wèi,卫),操刀必割。”现在如果按照这个道理去做,想使国家安定,就会很容易。如果不早早动手,就会伤害骨肉之情乃至于杀掉他们,这难道和当年的秦朝末年有什么区别吗?现在陛下凭借天子大位,借助现在的时机,上天协助,还对转危为安心存忌惮。假如陛下身处齐桓公那样的时代,能去统合诸侯而匡正天下吗?臣估计陛下一定不会这样去做。假如国家的形势还像从前那样,韩信占据楚国,英布占据淮南,彭越占据梁国,韩王信占据韩国,张敖占据赵国,贯高担任赵国的国相,卢绾占据燕国,陈稀还在代国,假如这六七个人全都活着,这时陛下继天子位,自己还能感觉安全吗?我估计陛下是不能的。那时天下大乱,高皇帝和这些人一同起兵,并没有亲族的势力可以依靠。这些人中的幸运者担任中涓,差一点的只能当作宾客,他们的才能都比高皇帝差得很远。高皇帝凭着他的圣明威武登上天子之位,把肥沃的土地分封给这些人做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座城池,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其恩德是很深厚的了。但是在以后十年中,反叛的事件发生了九起。陛下和这些人的关系,并不是亲自同他们较量过才使他们甘心臣服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皇帝也没有得到一年时间的安宁,所以我估计陛下也是不会得到安宁的。然而,还有一个可以推托的借口,就是说与他们关系疏远,那就让我说说那些关系亲近的同姓王吧。假如悼惠王还在齐国称王,元王还在楚国称王,中子还在赵国称王,幽王还在淮阳称王,共王还在梁国称王,灵王还在燕国称王,厉王还在淮南称王,假如这六七位贵人全都健在,这时陛下继位为天子,能把国家治理好吗?我仍然估计陛下是不能的。这些同姓的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都认为自己和陛下只是一般的兄弟关系,他们没有一个不想用皇帝的礼仪制度从而自己做皇帝的。他们擅自封爵,赦免死罪的人,甚至有人乘坐皇帝专用的黄绸车盖车,汉朝的法令在那里得不到推行。即使更能推行,对于图谋不轨像厉王刘长那样的人,命令他他都不肯听从,召见他又怎么会前来呢?侥幸来了,法律又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如果制裁了一个亲戚,天下的诸侯王就会瞪圆眼睛起来反抗。陛下的臣子当中虽然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刚刚想开口告发诸侯王,刺客的匕首早就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英明,但谁能辅助您来一起治理这些诸侯王呢?所以说关系疏远的异姓王必然危害国家,关系亲近的同姓王也一定会反叛,这早已得到证明。那些自恃实力强大反叛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有幸运战胜他们了,可是这并没有消除混乱的根源。同姓诸侯王又沿着这条老路发动叛乱,这已经有征兆了,这种形势又完全和过去一样。灾祸的变化,还不知要演变到什么程度。像您这样英明的皇帝处在这种情况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宁,后世的人又能怎么办到呢!
名叫坦的屠户一个早晨能宰杀十二头牛,但是刀刃却不变钝,这是因为他用利刃拍击和切割的地方都是肌肉和骨头的缝隙之间,所以能迎刃而解。对于大的髋骨髀骨,他用的不是利刃而是大斧。对诸侯王施行厚恩,就是主上的利刃;对诸侯王施行权威和法制,则是主上的大斧。现在的诸侯王都好比是宽大的髋骨髀骨,对他们不是用大斧削砍,却想用利刃去切割,臣认为不是卷了刀刃就是把刀折断。为什么不再用恩义对待淮南王和济北王呢?因为形势已经不再允许。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0月3日(古历辛丑年八月廿七)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