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六七】
王梦楼作云南太守,有纳楼夷民李鹤龄献诗云:“玉堂老凤留衣钵,沧海长虹卷钓丝。”梦楼喜,即用其二句为起句,续六句以赠别云:“旧事都随云变灭,新诗喜见锦纷披。殊方那易逢佳士,识面无如是别时。自负平生能说项,珊瑚几失网中枝。”
王梦楼,即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为探花,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临安府。明朝平定云南以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属云南布政使司。清沿明制,设临安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建水州为建水县,建水仍为临安府治。民国元年(1912),撤销建水县,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民国二年(1913),撤销临安府,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浙江临安县重名,仍恢复建水县旧名。
纳楼,是彝族纳楼茶甸部落的简称。纳楼茶甸,自唐而起,兴盛于明清,直至建国后才彻底消亡,是我国西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三大彝族土司政权之一。在中原唐朝时期,纳楼茶甸部落曾经帮助段思平打败大义宁的皇帝杨干贞,建立了大理国,由此而成为大理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明代,临安府在红河流域内下辖九个长官司,史称“临安九属”,纳楼茶甸是九个长官司之首。清初改土归流后,治所设在江内的纳楼茶甸长官司不但没有被裁除,还完整地传袭下来,此时,纳楼茶甸达到鼎盛,其土司政权的管辖范围横跨红河两岸,当时常用“三江八里又三猛”来描述纳楼土司地域的广大,三江指的是元江、李先江和藤条江,八里涵盖了红河两岸的大片土地,三猛则包括今绿春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一带。纳楼土司政权直至建国后才彻底消亡。纳楼茶甸因传袭时间长、管辖地域广,且中间没有发生中断,而与贵州水西土司、云南武定凤氏土司合称中国西南三大彝族土司。
夷民,音yí mín,释义: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孔颖达疏:“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樊光、服虔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2、对外国人的泛称。清·姚鼐《侍讲张君墓志铭》:“澳门者,香山南境,斗入海,西洋夷民居之……上吏以君贤,俾摄其职,君尤能得夷民情而柔调之。”在本条诗话中,夷民,笔者推测:或是“彝民”的音译,亦或是纳楼管辖区域的越南人。
李鹤龄,无考。
自负平生能说项,珊瑚几失网中枝。意思是,平生颇为自负的能够与人称道的长项就是作诗,今天收到纳楼夷民李鹤龄的献诗,才知道高手在民间,真有差点漏掉拖网中的珊瑚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