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下简称“七个习惯”)是和我最有缘的一本书了,2009年购买,翻读几页感觉看不太懂,然后束之高阁5年之久,2014年拿出来读,每年读一遍,今年是第三遍了。在读了第三遍之后,才有了一些可以形成文字的体会。
一、对于如何阅读本书的一些体会
这是一本理念型的书,对待它就需要像作者在书中建议读者的那样: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
理念型的书,接受起来没有那么快,它往往需要我们一边阅读,一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考,才可能成为我们大脑的一部分。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每年读一遍,不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有全新的收获。对书中的概念也是由“不解”到“理解”到“领悟”。而这本书中的理念特别多,即便读了三遍,仍然还有很多理念没有理解或者领悟,需要过一段时间再拿起来读,再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除了了解本书的框架,首先要做的是先理解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七个习惯的定义、成熟模式图、思维定式、影响圈和关注圈、产出/产能平衡、习惯等。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一层次。
在理解之后,就是努力领悟文中的概念。我用了“领悟”,是因为光理解概念未必对你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思维定势这个概念,我以前一直都知道,但是并没有领悟,仅仅停留在知道,直到有一天领悟了,我才能跳出自己用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我自己。光光这一个概念的领悟就对我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味着我具备了主动的自我觉察能力,当我有意识的不断练习这个能力之后,就形成了习惯性反应,每次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能够快速冷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出现问题了。
为何说只有领悟了才有帮助?领悟意味着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念联系在一起了。也就是说你的大脑开始接受这个理念,那么它才能对你产生影响。举例理解一下,比如产出/产能平衡这个概念,在领悟之后,某晚陪孩子睡觉,自己也早早睡着了,突然半夜醒来,发现碗还没有放进洗碗机、衣服没有放进洗衣机、房间还没有整理,换作以前,我肯定起来把这些活儿全干了,但是现在不会,留到明天,半夜就是休息的时间,我不要因为眼前的产出而放弃休息。这种与自然抗衡的生活方式,长期来看对健康(产能)是非常不利的,这些思考过程是自动产生的,这就是领悟的结果。
领悟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多看书,并非就读这一本书,相同的理念,不同的书会用不同的方式向你介绍,可以帮助领悟。还有就是多思考,思考自己的实际处境、产生痛苦的原因,这样可以加速柳暗花明。
二、七个习惯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每年读一遍,我觉得这个阅读频率其实是很低的,但是即便如此,在过去几年里,七个习惯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倘若你已决定打开“改变之门”,接纳本书所阐扬的观念,那么我保证,你的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2013年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培训,对七个习惯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首次思考了内心的价值观,明白了遵循自己内心的重要性。这为后来二宝在单独二胎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意外到来的时候,我顶着各种反对的声音坚持生下二宝,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2014年在生完二宝以后,首次仔细阅读七个习惯这本书,在本书的指引下,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成长过程。受本书的启发,当初要求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要努力改变自己对待事物、他人的态度,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因为我本性是很挑剔的,期间也有很多次违背这个自我要求的时候,但是当我不断突破自己的各种心理障碍,慢慢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下来的时候,我最终收获了良好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
2015年再次拿起本书略读,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现状和痛苦,完善了个人使命宣言,明确了各个角色更加具体的方向,但是并没有执行下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对这本书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只是照搬了它的“术”,并没有领悟它的“道”。所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16年第三次拿起本书,初衷是觉得自己一直没有领会书中“要事第一”这个概念,想重新理解一下,后来发现 “要事第一”只是一个结果,主要原因是目标不明确,虽然已经有尝试写过个人使命宣言,但是太笼统。还有就是对 “产出/产能平衡”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于是又重头到尾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同时趁着干家务的时候在喜马拉雅听书。听完一遍,读完一遍。这一次阅读,整体感觉领悟性提高了,和书中的很多理念产生了共鸣,这一点让我很欣喜。
三、本次阅读的收获
个人感觉本次阅读有了质的突破,因为和书中的一些观念产生了碰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对于这本书,就是要这样不断经历一些事情,然后再拿起来读,再思考,再放下,再去经历事情,然后再拿起来读,才会有更大地收获吧!
以下是本次阅读的主要收获:
1)领悟了“产出/产能平衡”这一理念。开始练习平衡眼前和将来这两种需要,这一平衡原则是要事第一的基础。领悟之后,发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无论是亲子教育,还是个人健康。
2)领悟了“思维定势”这一理念。看问题变得多角度。就如同哈维.艾克在《有钱人想得和你不一样》一书中告诫读者“不要相信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那样,我开始学会怀疑自己的某些观念,想问题变得多角度,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容易被各种观念困扰,人变得快乐很多,心态也平和了。
3)再次提醒自己要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之中,做自己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事情。
4)对于要事第一的领悟。要事第一,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什么是要事真的很难识别,或者说,我真的认真思考过我的要事吗?所以,一直都停留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时间管理方法。而且以前很容易被日程表绑架,如果安排了事情,却没有按计划完成,会非常的沮丧。在这一方面,目前开始改善,且不论是不是要事,只要一天中重要的事情完成了,其他事情未完成也不会太介意,不一定非要把日程表中的事情都完成了才算完美收官。
5)对双赢思维有了初步的理解,正如作者所说,双赢思维是人际领导的原则,在任何关系上,这种思维都是存在的。对他人需求的理解是双赢的基础,接下来要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需求,比如观察和总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孩子们的需求比较好,肯定不能通过我的经验去猜她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我的地图可能是错的。
6)体会到了人际关系大于一切。我一直是那种只知认真做事而对人际关系极其不敏感的人。比如带孩子,讲究的更多的是把事情做了,而对于孩子的感受,很少思考。好在我一直把“关系大于对错”这个育儿原则牢记在心,强迫自己去执行,所以亲子关系还算不错,但是这种强迫是单向的,其实对自己是有伤害的,因为没有理解,勉强自己去做去接受,好比你一直不知道药的作用,为了吞而吞,内心会有负面情绪积累。现在试图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接受,这是才是正向的。
四、未来对于本书的阅读计划
这次阅读换成了20周年纪念版,每部分后面都有练习,在七个习惯上给自己进行了评分,发现积极主动已经是我的杰出习惯了,而且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得分也不错,我的自我评价是自己已经处于独立期的初期,包括我老公也说我变化很大,非常独立和自信,我为自己逐渐走向成熟而感到高兴。但是在感情账户、产出/产能平衡和剩下的四个习惯的得分都不高,是接下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接受本书的指引,每半年或者每年读一次,每次阅读可以更有针对性一些,就像本次一样,把它作为时间管理的书籍来阅读,以此为视角来看待本书,又有了新的理解方式。
文中反复提及各种原则,希望将来可以把文中的各种原则和概念以自己习惯记忆的方式整理出来,梳理哪些已经理解,哪些还未理解,哪些已经领悟,哪些还未领悟。同时,希望对已经领悟的原则或概念,能够有所输出,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文章和大家分享。
我向来觉得自己悟性不高,无论什么知识都必须要了解方法论或者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领悟了才能执行,那么就接受自己这个不够聪明的状态,按自己的方式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