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冬至,本应是个寒冷的日子。可是在广东,今日仿如“夏至”。记忆中,似乎没有一个冬至是这样的。
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地球气温渐渐升高,人事也悄然变迁,还有你我的心境也悄悄改变……变,竟是永恒!
犹记得,去年乐乐告诉我一个我不知的可是很美的秘密。他当时愉悦地说:“妈妈,我告诉你,今天是冬至,是月亮姐姐的生日。”我听了,只觉得“冬至是月亮姐姐的生日”这一说法真是美极了。
我不知道他是从何得知这么美好的句子,但我感谢让他知道的书本或老师。可是为什么说“冬至是月亮姐姐的生日”呢?也许从古人对冬至的说法里可以窥得。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一年当中极阴之日,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如果天气好,你会发现这天的月亮不是最圆却是最亮的。
决定月亮亮度的除了天气因素以外,还有地平高度。每年冬至前后,子夜时分的月亮地平高度角度最大。因此冬至的月亮要比中秋的月亮明亮许多。
这也许就是“冬至是月亮姐姐的生日”的原因吧!
古代特别看重冬至。而现在人逐渐忘了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了。原因也许有很多。也许最大原因,是这个节日离我们日常生活远了,我们似乎“不需要它”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我们的农耕活动有关。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古人何时播何时收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参照的。
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我们似乎不再需要看天播种收获了。只要我们喜欢,我们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地点种植。因此,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就逐渐被人看淡了。
看,古人把这节日过得多么丰富多彩呀。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
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学生放假,民谣说“冬至大似年”,所以旧时利津、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
济南、济阳、福山等地,官府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会”,画“消寒图”。
邹城则画九九图,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农家儿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与文化名人屈原有关,也许鲜有知道,冬至也跟思想家孟子有关。
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
而如今,这一切,我们逐渐淡忘了。
我记得,冬至,曾经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一个我向往的节日。
小时候,特别馋肉。馋,是因为肉少。但逢过节,就有肉吃。记得有猪肉又有鸡腿或鸭腿吃的节日,一是除夕,二就是冬至了。冬至,我们村子特别重,当年例那样过,也当成小年那样过。家家宰鸡杀鸭,亲戚朋友上门共贺,很是热闹。
我最关注的是那鸡腿。特别香,那味道永生难忘。难忘,是因罕,所以觉珍贵,再有,那时的鸡是真实地慢养出来的,“货真价实”,自然好吃,因而难忘。
现如今,能让人难忘的事或人越来越少。也许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越来越少,无论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情感。又或许事或人本身无所谓难忘不难忘,也许是难忘的心境没了。
人终究要长大,变老。社会终究不断向前走。
变是永恒,不变是相对的。你除了接受,别无他选。学会接受,接受一切生活的变化。事情变化了,不要去纠缠因由,而是去接受这变化的结果。只有这样,你才能淡然面对每一个变化,不致于心性迷失。
人生,难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