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是什么节日?
人们站在地球上观看夜晚的星空,发现日月星辰都在以北极星为中心,随着斗柄的指向而运转,其实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形成的一种假象,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斗转星移”。不过,北斗的柄,始终指向青龙七苏的心,所以,青龙的心,就是柄的点。就像春分的把手指向东方,心刚升起,所以春分三候为:“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秋分斗柄指西,心宿即将落下,所以秋分三候为:“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夏至时,斗柄指向南方正午的位置。这时,青龙七苏升到了南天的中部,这也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日子。南为先天位,故称“飞龙在天”。青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越高,降雨就越多。端午节就是从夏至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赛龙舟和吃粽子都是人们祭祀七宿的活动。 5月13日也是源于夏至的节日,宋代《岳阳风图记》中说:“五月十三日称龙诞,可栽竹。”因此5月13日是龙的生日。龙的生日是龙比较活跃的时候,龙出来的时候下雨,所以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因为五月十三是龙的生日。
五月十三青龙生,有雨无雨定年成?
五月十三是龙的生日,如果当天不下雨,则意味着未来容易发生干旱。俗话说:“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断”,意思是说你不怕5月13日的大雨,但怕的是晴天不下雨。如果不下雨,说明天气干燥,不利于“秋收”。
今年5月13日有什么特点?会下雨吗?
今年五月十三月入女宿,在毕之阴,京房说:“月离毕之阴,则雨;离毕之阳,无雨”。那一天是乙未日,未支对应鹑首,是井宿和鬼宿之位。那么井宿和鬼宿是雍州的分野,而女宿是越地的分野,也就代表着那一天越地和雍州容易下雨,并且会刮风。雍州也就是秦之分野,相等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以及四川大部分。而越地就是广东,福建等地。因此,今年5月13日南方易下雨,北方不易下雨,南北易风。这意味着今年南方水多,北方雨水少。
最后讲晋朝时期的一场祈雨活动:
有一年,黄巢村一带发生百年未有之大旱。为了拯救快“渴”死的庄稼,人们自发组织组建“祈雨”大军,展示“帅”、“龙”、“虎”
(两面旗为红色牙、白色心,一面书写"风调雨顺",画着"龙"的画像。一面书写"五谷丰登",画着"虎"的画像),到天启寺“祈雨”。
“求雨”大军虽然是村民自发组织的一支队伍,但也受到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一、祈雨前,首先要"晒驾",即在村内三官庙前摆上方桌,从庙内将"关老爷"的神像"请"出来,供在桌子上,将用柳树条编成的"柳条帽"戴在关老爷的头上,日晒三天,名曰"晒驾";二、在晒驾的三天之内,任何人不准到河道内洗衣服、洗澡、倒垃圾等;三、所有参加祈雨的男人在三天之内不准与女人同房,已婚女人一律不准参加祈雨活动。四、三天以后,若天仍不下雨,就准备起驾,开始祈雨。
“祈雨”队在锣鼓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帅”字旗和“龙”、“虎”旗。在他身后,是一位特殊人物装扮得“老龙王”。黑脸老龙王身穿蟒袍,佩戴玉带,坐在四人抬着的“龙椅”上,威风凛凛。紧接着是两人饰演的“雨龟”,每个人脸上都画着一只“水蝎”,身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每人手持两根花棒,用花布扎着(成打布幅样),一边走十字花步,一边晃向龙王。
这时,身穿蓝色服装的"捕捞王",肩上挂着铜铃,腰间系着红腰带,边走边晃动着身上的铜铃。在他们身后,是两个五彩斑斓的人组成的“焚水夜叉”。他们手执“三叉”,又称“马叉”,边走边跳舞。接下来,四人扮演的“雷神之神”画着五颜六色的脸,各自拿着一对用红花布包着的锣,走来走去,跳着花样,预示着天要打雷了。
这时,红白相间的“霹雳将军”一手拿着木锤,一手拿着木凿,一边走一边砸着凿子,预示着闪电的到来。接着,还有未婚女子饰演的“风奶奶和雨婆婆”,穿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有的拿着扇子走着扇扇子,有的拿着畚箕边走边扬。其次是“布云童子”(人数不限),每个人左手拿镜子,右手拿扇子,边走边做规定的动作。走在后面的,是一些手里拿着畚箕和彩旗的箔纸。他们边走边喊:"甘露细雨喽","甘露细雨喽",整个"祈雨"队伍蔚为壮观。
“祈雨”大军出发前,先到将军庙“打水”。他们先在将军庙前烧香烧纸,然后从东路出发,从西路返回。沿路村庄的村民将举行隆重的仪式,以迎接雨军的到来。为迎接仪式,村民们各自在家门口准备了煮好的粥、绿豆汤、干粮等,有的甚至亲自将食物送到祈雨的工作人员手中。到了天启寺,他们就爬上了天启寺的108级台阶。祈雨人员先是在寺内东西廊坊烧香烧纸,然后“老龙王”带路跪在大殿,向天老爷"讨签"。抽签后,庙里的和尚按照竹签上的字告诉老龙王:天有大雨、赶快返回。祈雨大军领"旨"后,飞奔返回,每次刚到齐城村头,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