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给出的36对穴位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内针给出的了36对穴位,主要的作用是定位,3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经的循行路线。
内针的施治,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面找同气点,因此有“走出穴位”的说法,所有的放针都是在按照内针的原理找到的同气点上,而不是给出的这几个穴位上,当然会有些时候同气点正好是给出的这些穴位。
确定了经线的循行,我们便能在经线循行的任何一处寻找同气点。比如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的1/2处有证(症),那么在对侧犊鼻与解溪连线上1/2处,便是下针的同气点。若是在曲池与阳溪连线的1/4处有证,那么对侧犊鼻与解溪连线的1/4处便是同气。以这个法则类推,身上任何一处不适,都能找到解决的方针,因为都能找到同气。
黄帝内针的学人在相互交流的时,不得不提到具体的穴位名称,是为了交流的方便。
但大家注意哦,在内针的“针方”里面,说的穴位是指“方圆2公里”,在这个范围之内寻找阿是穴。比如:大陵穴,意思不是教科书上的那个大陵穴位点,而要翻译为:同气点在“厥阴”的“上焦”,具体审穴的范围如下:
只要同气,处处是穴,处处可求!——《黄帝内针》第112页。
内针人有个概念是:“走出穴位”,“方圆2公里”,“同气相求,有求必应。”
因此,如果你不明白内针的法理,而只得到一个内针的针方,是很难有内针应该达到的效果的,甚至完全没有效果。
“穴可失,经可离,同气不能丢!”——《黄帝内针讲义》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