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七点钟,小伙伴们按照之前的约定,来到了D家。不得不套用小学用过的开场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有几个小伙伴因为临时有事或者忘记日期没有来得及调晚修而遗憾错过,因此,我的记录也算是对他们一个小小的弥补吧。
会议于八点钟正式开始,今天还有一位特别来宾,念六年级的BY小朋友,听说是主动要求过来参加的小学霸呢。
第一个分享的是fish同学,分享的是 “当呼吸化为空气”,其实昨天她就告诉了H和我这个题目,问我们这本书会是关于什么的?H说爱情故事,我说听起来像是短篇的散文集,她神秘地说明天你们就知道了。所以今天我带着期待的心情开始了聆听,这可以算是一本医生的自传,讲述了自己做医生的生活,还有对于文学的热爱,原本幸福的生活,因为自己得了肺癌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思考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与常人不同的是,他认为生活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fish说她名字当中的”娱”字便代表着爸爸希望自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面对死亡,作者也是非常平淡地面对,以至于他在自己稍微身体有所好转之时,仍然选择继续之前的劳累的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医生生活,我听着就想,他一定很爱自己的职业,其实一个人,这一辈子能从事着自己爱着的事业又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意义组成部分吧。最让人动容的是最后,他经过与妻子商量,决定要一个自己的宝宝,不幸的是,宝宝出生不久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由于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他给宝宝留了一段话,fish在念第一句给我们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她这个一岁多宝宝的妈妈更能体会孩子这种物种能够在很多时候给自己寂寞或者空虚的时候带来莫大的慰藉吧。这种真情的流露,让作为听众的我也鼻子一酸。HH说这个故事中她听出来更多的是作者妻子的伟大,为了延续作者,她甘愿冒着独自面对一切的痛苦,去迎接他们的宝贝,的确,在一起的两个人,其实先走的那个反而是幸福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出现一个老伴去世以后,另一半会在不久之后也走了,与其说是追随,不如说是太痛苦吧。
第二个分享的是HZ同学,书名叫What if?非常符合分享者本人,一个懂很多东西却依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我亲眼见到她平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自内心发出的那种特有的爽朗的笑声。这本书是用正经话来解答一些我们可能想都没想过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想象力,好奇心都会渐渐变弱,这个与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H说推荐给我们看是希望我们能够依然对这个世界留有几分好奇心,这样的自己就不会让生活过得乏味,而是更加丰富多彩。她简单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相对论棒球,自体繁殖,人类大迁徙,特别是讲到自体繁殖的时候,三个生物老师聊的不亦乐乎,所以这本书你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解答的,肯定会让你脑洞大开的。
第三个分享的是Emma,也就是本人了,书名是 “无声告白”,其实没有看完,只是完成了八分之五,所以粗糙地讲了一点看法。一个想融入白人社会的中国男人,一个想嫁给哈佛高材生的美国女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他们有三个孩子,儿子,女儿,女儿,按照我们正常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如果有多个孩子,可能最大的或者最小的会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这个家庭最爱的是老二,一个叫莉迪亚的快满十六岁的女儿,她完美地结合了爸爸的黑头发和妈妈的蓝眼睛,从小到大其他两个孩子都是被忽略的,尤其是最小的那个预料之外的小女儿,爸爸认为莉迪亚很好的融入了这个白人社会,因为她经常会给同学们打电话,妈妈认为莉迪亚一定可以做她自己想做却没有做成的医生,因为她很聪明,所以妈妈每次送给她的礼物都是相关的书籍,而她,也是全力配合爸爸妈妈,永远都在压抑自己。然而,就是这个独受宠爱的女儿,突然死了,尸体在湖里捞出来的,这令所有人都惊讶了。从目前看来,我猜她是自杀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应该源于家里人的压力,尤其是妈妈,那个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妈妈,那个从小反对性别歧视的妈妈,那个从小到大一直在跟自己的妈妈对抗的妈妈,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妈妈,也正是因为妈妈的妈妈,所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它甚至是在你下定决心不做某件事时,却会不自觉地去做这件事情。比如今天到分享会的BY小朋友,她是一个在非常民主融洽的家庭中长大的,前不久,我看她爸爸的朋友圈就发了一个他们家人一起写的家歌,听说很多词都是BY想的呢。一般的小朋友,不会想着跟着一群大人听他们分享自己的书籍和观点,可是她却觉得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们以后的家庭,也应该努力创造出适合孩子成长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会跟孩子们一起茁壮成长,越来越好的。说到原生家庭,大家都有很多话说,分享了很多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但是这些也是会随着环境不同,经历不同,而会有所改变的。是的,我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程度,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吧。
第四个分享的是LH,她分享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本说是讲爱情,实则是一本哲学类的书籍。听说书的本身故事性并不强,但是逻辑性超强的她却讲的非常有条理,四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阐述也很清晰,有些东西比如爱情,婚姻,金钱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无所谓的,所以这些对于他们就是属于 “生命之轻“,而同样的东西,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恰恰是看得很重的,所以这些”轻“于他们便是”重”,最后一切看得很轻的男主决定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跟着女主去偏僻的乡下过着女主希望的生活,可是他们却一起死于一场车祸中。这不仅是生死问题,而是暗示我们,他们如果真的去到乡下,会按照女主的想法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么?不会的。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让他们死了。诚然,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己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逐渐形成的,两个成人在这些都几乎是成熟的状态的情况下,真的能够让一个人完全改变么?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第五个分享的是XL,一本让她几度落泪的“一个人的朝圣”,一个老人在收到远方癌症老友的来信,写了回信之后,却最终决定不寄出去,而是自己独自走到老友身边,老友因为他的承诺,坚持到了见面的那一天,第二天便离开了。XL说自己感动之处在于每每想起一个老人独自走在路上的情景,在于老人与家里人的少有的交流,在于老人家庭发生的不幸,在于老伴对老人从嘲讽到鼓励的转变,所以这本书是以老人独自行走在看望老友最后一面的路上为线,慢慢向读者揭开了一个老人对于自己这一生的所思所想。XL说,看过之后,她深切地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不管心里有什么不快,不能憋在心里,要去表达,去沟通。的确,我自己有时候好像就会有的事情就放在心里,或者用回避的方式去对待,但是也亲身感受到了交流带来的释放感,所以我很认同这一点,我也需要继续改进。LH作为经常独自走在路上的人,她感慨到,这就是行走的力量,大部分时候,人们走在路上是漫无目的的,不会如主人公那样为了某个人,但是就是在他们的行走的途中,会遇到不同的人,见到不一样的事情,这些都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思维的。是的,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过了一段眼前的苟且之后,会留一段时间选择诗和远方吧。
分享会最后,我们提出了下一次分享相同的书目的想法,因为这样可以免去介绍情节的时间,更多的去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从不同角度真正理解一本书。
月亮与六便士,要看书咯。